心虚是指心阴、心阳、心气、心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心虚病位主要在心,其共同病机是“虚不养心”,心阴、心阳、心气、心血不足这四个证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低下表现。一般症状主要有面色较白、心悸气短、心痛、怔忡、健忘、易惊胆怯,心中苦闷不乐,睡卧不安,自汗,盗汗,舌淡胖嫩,或嫩红,脉虚或促或结或代。其具体病因有以下几点:
1. 宗气运转无力而致心气虚、心阳虚。宗气运转无力则会出现胸闷气短。所以稍有劳累症情加重。气虚则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头面,则出现面色淡白或晄白,舌淡苔白。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气虚及阳,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可出现畏寒肢冷、四肢厥冷的表现。
2. 情志内伤而致心阴虚。五志为怒、喜、思、悲、恐,五志过极皆可化火,对心阴造成灼伤,或因劳伤太过,心阴亏耗,或热病伤阴,心阴亏损,或肝肾阴虚日久,致使心阴不足。
3. 久病体弱而致心血虚。多为久病后血液化生不足,或因劳倦过度,导致心血耗损,心血不足,由于血脉流行不畅又可致气滞,心血虚损进一步发展,又可导致心阴亏损而出现虚火内扰等症。日久常可导致灼伤肝、脾、肺、肾之阴而致四脏功能失调。
4. 老年人脏器日衰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也可常见心虚。
5. 心虚也有可能为心阴、心阳、心气、心血不足这四个证相互传变。
心虚患者常由于正气不足,卫气不固,容易使得外邪入侵,所以在日常生活注意冷暖,尽量减少伤风感冒,一般饮食要有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保持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