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保健护理

浏览 21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于母乳喂养新生婴儿,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黄疸及晚发型黄疸,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多半是在生后2到3天出现,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多半于在生后一周出现,可以持续4到12周。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已逐年增高,现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预后良好,严重患儿才需治疗,但也应引起重视。那么,新生婴儿在患有母乳性黄疸期间,有哪些保健护理的方法呢?

1、患儿母乳性的黄疸如果趋于正常值不需要干预,可正常使用母乳喂养,病症较为严重时宜停用母乳,改用奶粉喂养,少量多次喂养新生儿,促进胎粪排出、肠肝循环,以至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利于黄疸消退。

2、按摩。家长可采用顺时针方向手势按摩腹部,以增加肠胃蠕动,随之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有利于黄疸从尿中排出。

3、新生婴儿抵抗力比较差、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因此家长需给患儿洗澡、勤修剪指甲等,以免皮肤出现瘙痒,抓伤引发破损感染。

4、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每日可开窗通风,不利于细菌滋生。患儿宜注意保暖,确保体温恒定,如出现呼吸变化需及时进行处理。天气晴朗时,可将患儿皮肤曝露太阳光下,借助紫外线照射,同时需注意眼部光线的遮挡,有助于消退母乳性黄疸。

5、抚触对于患儿皮肤及感官部位,都属于一种科学、温和的刺激,利用抚触护理治疗母乳性黄疸,有助于加快胆红素下降的速度,进一步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

6、家长需及时对患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以免破损引发感染。

7、患儿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一般来说,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小儿母乳性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其生长发育并无太大影响,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家长应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