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每一个人几乎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南方的夏天,人们更是要一天洗两次澡来缓解烈日给身体带来的燥热以及汗渍带来们的不适。可是,洗了那么多年的澡,却还是有许多人掌握不到正确的洗澡方法,因错误的洗澡习惯而导致疾病的现象频频发生。那么,洗澡时有哪些习惯对健康不利呢?
洗澡时有哪些习惯对健康不利呢?
一、洗澡水过热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喜欢用高温的热水来洗去一天的冷冽。有许多研究表明,热水有利于血液的运行,可是却并不适合长期用高温的热水来洗澡。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时,会因为热胀冷缩的效应导致身体出现血管扩张,心率加快等症状,从而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此一来,就容易引起脑中风以及血管破裂。因此,洗澡的水不宜太热。
二、洗澡时间太长
洗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舒服享受的事情,温热的水能够把一身的疲倦以及脏东西冲洗掉,因此许多人都喜欢在浴室里一呆就是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可是,大部分的人在洗澡的时候都不会打开窗子或者排气扇进行换气。因此,小小的浴室就成了各种气体混合的地方,人长期在里面就容易造成缺氧以及供血不足的情况。
三、空腹或者饭后立即洗澡
人在空腹的时候,身体是处于低血糖水平的,而在洗澡的时候热水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人体消耗血糖的速度加快,容易造成低血糖导致的晕厥。而人在吃饱饭之后,人体的血液就会被大幅度转移到了消化系统中用于消化食物。如果这个时候刺激到了血管,就有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工作造成消化不良。
四、洗澡时喜欢用力擦拭皮肤
很多人都觉得洗澡要把身体上的所有脏东西用力洗出来了才算是洗干净了,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我们的皮肤上有一层油脂保护,可以阻止细菌、灰尘等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也能够使得皮肤保持润泽。如果用力过度就会破坏这层保护膜,使得皮肤受伤。
总之,以上四种洗澡的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如果人们长期有这四种坏习惯,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洗澡的时候也要注意好洗澡的正确方法,保护好我们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最适宜的洗澡时间就是在饭后的1小时到2小时之后,同时要注意好浴室环境空气的流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疾病自然也就不会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