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么给孩子做好心理暗示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孩子健康成长

浏览 5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有始有终地关爱,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是对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以及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专家指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比如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不错的方法,家长应该怎么给孩子做好心理暗示?我们来进行的认识。

语言暗示

设喻法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激将法

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非语言暗示

神态表情

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行为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怎么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教最佳期是12岁以前

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这样的孩子时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是这份爱又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

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

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可是,现在很多家长不太重视孩子“依恋情感”的发展。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就把他送回老家,由老人抚养,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回来,这个孩子和母亲可能会有终身的隔阂,而且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就很难管教。建议孩子出生时由母亲亲自抚养,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如果在早年没有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又缺乏正确的性格培养,这类孩子到了18岁心理就可能会出现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问题。

青春期时父亲不要离开孩子

孩子在6岁之前,依恋的对象就应该是母亲。让孩子真正依恋父亲,应该是在青春期前后。父母两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亲更多是生活照顾,父亲更多是行为榜样。比如,妈妈换尿布是一对一的,有很多语言的唠叨和身体的接触,而保姆换尿布是机械式的。

特别是孩子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的这段时间当中,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应该积极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特别是孩子过了十二岁之后,父亲一定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毕竟父亲是孩子内心中的榜样,如果父亲做的好,那么孩子也会随之模仿,也会在内心当中建立起父亲高大的形象。

家长应该怎么给孩子做好心理暗示?怎么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需要父母们考虑到方方面面,了解本文中所说的方法,比盲目地教育孩子可能有效的多,毕竟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这是要用心学习的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