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不愿意去学校上学的情况。孩子哭闹不想上学怎么办?很多父母被孩子的这种行为搞得精疲力竭,虽然尝试了很多的方法,但是却没有什么好的效果。针对孩子不想去上学的行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哪些孩子最容易排斥上学?
孩子去到陌生的环境中,内心的安全感不足,就会导致想要逃离的感觉。这份安全感的缺乏,有时是因为父母,有时是孩子对环境的感觉,他们宁愿选择在熟悉的家里。哪些孩子最容易排斥上学?有以下三种:
1)从父母处获得的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适当的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在一些心理实验室中不乏这样的情形:当一个小婴儿躺在婴儿床上,听到妈妈的声音是来自身旁较近的位置,这位宝宝表现出来的表情是平静愉悦的;当这个小婴儿听到妈妈的声音不是来自身旁,而是来自远处或录音机,表情便会焦虑继而开始啼哭。所有出生后几个月大的小宝宝都有这样的现象。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在他们成长中不断地被妈妈或其他家人的拥抱和陪伴获得的。
父母多培养孩子,能够让孩子心理上有更多的安全感。孩子哭闹不想上学怎么办?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肌肤饥渴症”,是因为父母拥抱宝宝过少导致的焦虑心理。那些从小被爸妈越多地陪伴、关注和拥抱的孩子,他们亲子间的安全感连结也越好。这些安全感较好的孩子上学时会更容易适应,分离焦虑也较短。
2)年龄较小的孩子
孩子如果年纪比较小的话,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选择自己带孩子。一般来说,10个月左右的宝宝,当他们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在身边,或被陌生人抱离时便会啼哭和反抗,这是婴儿早期分离焦虑的表现。当他们成长到3岁,心智已经发育到能让他们明白,跟父母家人分离只是暂时现象。意思是说,那些让孩子3岁前或年龄更小便上学的父母,他们将经历孩子更为心力交瘁的分离焦虑;当孩子年龄很小便上学,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越严重,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多鼓励孩子和其它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3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上学跟家人分离是暂时的,但因为对新环境的忐忑和其他安全感因素的影响,还是会给他们带来或多或少的焦虑感。
3)对学校环境的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全家人围着他一个人转,到学校去以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孩子哭闹不想上学怎么办?对学校环境的安全感不足,常常是因为那里的环境让孩子感觉不安从而让他们抗拒。比如孩子被老师批评或不信任老师;又比如孩子被同学欺负排挤或未能跟同学建立良好的相处关系,这些因素会让孩子感觉挫折和孤独。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那些婴儿期被父母和家人过度保护的孩子,也会让这些孩子从小对外界环境缺乏信任感。比如有些大人一看到孩子爬高就会惊慌失措;有些大人认为街上车辆多,经常阻止孩子外出玩耍;还有些大人总提醒孩子外面坏人骗子多等,会让孩子不敢接触外界。
面对孩子哭闹不想上学时,父母应该基于安全感,给予孩子正确的应对法:
1、千万别恐吓威胁孩子
当孩子不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威胁孩子,比如“你不上学,我就不要你”,“你再闹,我就把你留在学校了”,“你不乖乖上学,我就再也不给你买玩具”……很多家庭在面对孩子不愿上学时,总喜欢通过恐吓的方式,以为恐吓一下孩子,孩子就会上学。其实并不是如此,那些经历恐吓后被逼上学的孩子,只是因为父母的恐吓而不敢再哭闹和坚持而已,但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已经被伤害,他们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未来还会激起孩子的叛逆。父母这种做法还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减缓孩子适应学校的进程。
2、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出现哭闹等异常的情绪,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家长不要过于担心。“我小时候也这样,一想到上学就不能吃奶奶做的油盐饭,也不能玩我的粉红布娃娃,还要被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围着,想想就感觉可怕呀!”当儿子听到我这样说时,露出惊讶的表情:“妈妈你也不适应呀?原来妈妈小时候跟我一样呢!”“那么你怎么办呢?”儿子继续问。我说“当我走进学校,老师跟我说上学会比在家里好玩,让我坚持几天就知道。过了几天,我果然发现学校比家里好玩多 了。你也可以试试看!”儿子半信半疑,但他还是被“好玩”的字眼吸引了,他也觉得妈妈不会骗他。后来,儿子适应了上学后跟我说:“怪不得那么多小朋友都要上学,因为学校真的会比家里好玩一些……”
3、帮孩子建立对学校的良好印象
在孩子去接触学校环境的时候,家长要多介绍一些积极的信息。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说,孩子童年积存正向情绪愈多,孩子就愈有勇气面对困境,消除负向情绪。有些父母会选择在孩子放学后或晚睡前,让孩子分享学校发生的趣事或高兴的事情,这便是帮孩子积累正向情绪的方式。在孩子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闹矛盾或有不良情绪时,父母适当引导孩子从友好的角度、以同理心的心态看待他人,也能帮助孩子积累正向情绪。“小南踩坏你的铅笔削,他是因为没留意你的铅笔削刚好掉在地上呢,他不是有意的”,类似的引导能让孩子建立对校园环境的良好印象。
4、小技巧,给孩子建立安全感依托
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在孩子的书包里面放一张全家福,明确的告诉孩子晚上放学后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了。有些聪明的妈妈会给分离焦虑的孩子扣胸章,或往孩子的书包里放爸妈的相片,“你看,当你捏着这个胸章,或看到爸妈的相片时就知道,爸妈白天只是在上班,晚上就可以跟你一起玩”。“它总会在那里”,这便是安全感依托。类似的小小技巧能帮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自己面对的,家长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可以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要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味的批评和责骂。孩子应该面对的事情,还是要鼓励孩子尽早的接受,不要帮孩子去逃避问题。还有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要多传递一些正能量的思想,不要总是传播消极的思想。
父母们在面对孩子哭闹时,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心理模式:当我哭闹/撒谎/装病时,便可以不上学。即当孩子因为不想上学而故意做出某种行为让父母感觉心疼时,父母不应该轻易同意孩子可以不上学。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学会“耍手段”,以后他们很可能会通过耍手段以达到“我不用上学”的目的。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要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