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山西民俗》,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原道谜语古称隐语,又名庚辞。其方法是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俗语、文字、人名等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等手法作出谜面,供人猜测。原为民间口头文学,语言朴素生动,谜底多为反映劳动生活的事物,后化为诗钟、敲诗、文虎等多种形式。相传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开始制谜和猜谜,夏朝已具雏形,春秋战国时代甚为流行。宋时,猜谜语成了群众性的广泛的文娱活动,出现了以说谜为职业的民间艺人和专供猜谜的场所,且出现了灯谜。元明时期猜谜之风更甚,明末冯梦龙编有《黄山谜》。至清代,猜谜语已成为每年春节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并出版了众多的谜语集,如《谜大观》、《俞曲园灯》、《春灯谜》、《灯谜品话》、《翠春灯谜》等。此外,明清时出现了“谜格”,分为24格与36格,如徐妃格、增减格、并蒂格、离合格等。民间还将猜谜语俗称作“猜闷儿”,通俗活泼,用词不太讲究,但富有生活气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科学谜语”。谜格也已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其流传较广者可归纳为九大类,如:逆读类谜格、别读类谜格、谐读类谜格、半读类谜格、移字类谜格、减字类谜格、增字类谜格、求偶类谜格等。猜谜语,至今仍是山西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猜谜语
浏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