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破解危机新思维之二

浏览 6

不是不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破解危机新思维之二

------------------------------------------------------------------------------------------------

大众日报评论员孙秀岭  外向度相对低,一直是让山东头疼的“弱项”。金融危机导致外需萎缩,一些出口企业亏损甚至关门,一些对外依存度高的地方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一些人为相对低的外向度感到一丝庆幸,向外发展的愿望不那么强烈了,信心没过去足了,工作劲头也小了。有位领导人提醒说,扩内需不是不要发展外向型经济,而是要发展高质量的外向型经济。  因眼光、视野、思维方式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判断是有差别的。表面看,广东、江苏等地受危机冲击要猛一些,而我省受到的影响似乎小一点、慢一些。真是这样吗?人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这场危机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从外向型经济传导到内向型经济,山东并没有因外向度低而置身于危机之外,遇到的困难一点也不少。相反,外向度低已经成为我省应对危机必须攻克的一大关隘。众所周知,应对危机必须扩大投资,而投资不仅依靠政府直接投入,更依赖于社会力量,包括更多更好的外资。在外资流入整体萎缩的背景下,各地招商引资争夺战更为激烈,相对于苏、粤、浙、沪等省市,那些外向度比较低的地方,显然有些“吃亏”。  最近,我省一些出口企业开始全线转战国内市场。在“扩内需”政策背景下,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外销转内销”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选择演变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后果将十分严重。因为,退缩意味着舍弃,国际市场上,一旦有谁退后,竞争者马上就会乘虚而入,再想进入成本相当高。再者,扩内需不是要放弃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其急剧下降势必给相关产业、就业、税收、国民收入等方面造成伤害,也会拖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后腿”。  解放思想是个永恒课题。在更加开放的当今世界,地球变得更“小”了,封闭起来看问题,很容易被眼前表象所蒙蔽,把短的看长,把长的看短;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就要被捆住手脚,不能预见来自国际的风险,不能应对经济生活的新变化,在激烈竞争中就难有大作为。尤其是当前,缺乏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开放思维,导致外向型经济增长乏力,“扩内需、保增长”必然困难重重。“不是不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现着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求我们以全球经济为坐标系去思考和决策;“发展高质量的外向型经济”,则要求我们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开拓去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实现新突破。  事实上,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格局带来的调整重大而深远,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都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带来了国际合作成本降低的新机遇。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每个人的把握能力并不“同等”,机遇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我们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以全球视野把握经济发展新态势,放弃粗放型、贴牌式的老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升产业产品结构和层次,创新外贸合作方式,才有可能抓住危中之“机”,创造经济发展更大的回旋空间,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在经济复苏时领先一步,占据先机。  来源:大众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