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正式将心理课纳入课程表,每两周一课时,但没教材,师资不足,配套不完善
记者在昨天的《教育进课堂》专题工作会上获悉,本学期开始,心理课正式纳入我市中小学课程表,每两周安排一课时。据悉,这是我市在全国率先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等问题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课时有了,谁来上课”
同安新民中心小学校长邵永红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得到一件华丽的睡袍,很喜欢,穿上后,突然发现房间的地板、家具看着很不顺眼,与漂亮的睡袍不相配,于是他换了新的地板和家具来与睡袍相配。“要把心理课做成一件有价值的‘睡袍’,不是上几节课就可以的,要有教材,有老师,有教研活动和督导等配套的机制,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事实上,邵永红提出的问题,是多数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课时有了,谁来上课?”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室主任胡胜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两周安排一课时,“按一所36个班规模的学校计算,每周有18节心理课。如果心理教师按每周12节心理课加8小时心理咨询为满工作量,还有6节课谁来上?”
胡胜利提供了一组数据:加上今年新招聘的教师,目前我市中职中小学有专职心理教师12多名,有很多学校还未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除市直属中职中小学和思明、湖里区属中学基本按编制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外,同安、翔安两区只有一所中学配有心理教师。小学中,岛内约半数小学配备了专职心理老师,岛外则几乎为零。”
即使是配了心理老师的学校,还存在着将心理老师“挪作他用甚至完全改行”的情况。现有的心理教师,最明显的弱点是经验不足,上课太茫然。有的教师把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带进了课堂,“课堂成了市场”。还有的,把心理课上成心理学理论教育,或是思想品德课。
“没有教材,各上各的”
昨天在会场,新民中心小学带来的自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脱销”,一位老师找到邵永红,一下子就要了4套。这套自编的教材《心舟》上个月正式出版,分为1至6年级共6本,已被省内十几所学校选用。
据了解,目前我市中小学或多或少已涉及了心理课程,但心理老师们都是各上各的,没有统一的教材。“这是老师最头痛,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缺憾。”胡胜利说,高校、地方和学校编制的公开出版的中小学教材有几十种,已开课的学校各自选择其中现成的某一类教材。像新民中心小学和金尚中学这样自编教材的,在国内屈指可数。
心理老师们认为,这些教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毕竟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同。如果要适合本校实际需要,必须以校本教材为主,一纲多本。
据悉,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室将在3至5年内编写一套适合本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教材,12个年级24册,每册1课时。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