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刘女士在家里做清洁,丈夫在公司加班,她便让五岁的孩子一个人在房里看电视。一个小时后,孩子竟郁闷地走到她跟前说:“妈妈,我觉得人生没乐趣。”刘女士很吃惊,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
五岁幼童说出如此沉重的话确实让人费解,也令做父母的担心孩子是否心理有问题。那么,我们作为成年人该如何去理解并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心理专家介绍,孩子感到人生无趣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纯粹模仿搞笑
有的孩子并没有感到孤独无聊,家庭氛围也好,有时突然说出“人生没乐趣”之类的话可能纯粹是模仿以求搞笑,甚至可能学着大人的样子摆出一副无奈无助的样子,叹一声气:唉,人生真是没有乐趣啊。如果大人惊得目瞪口呆,孩子则会笑得前翻后仰,因为他搞笑成功,而其实他并没有其他任何的原因,只是说着玩儿。
受到环境影响
孩子要热闹,要找人玩,可现实却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但为什么以前的小孩不会说出“人生没有乐趣”这样过于成人化过于悲情的话呢?很显然,这是周边环境所致,以前的小孩大多有兄弟姐姐,有很多的玩伴,而现在基本上以独生子女居多,离开幼稚园和学校回到家基本上是一个人玩,他所交流的人是父母、所接触的是成人电视节目,于是说话的语气变得成人化也就不足为怪了。孩子过早地接受了很多成人世界的东西,照样学样,而有时父母夸孩子这是听话或懂事无疑进一步加重孩子朝这方面发展,孩子的孩童本性在不知不觉消减。
孩子感到孤独
孩子天生爱玩,喜欢热闹,淘气和调皮是孩子从娘胎里就带来的,之所以有的孩子文静,有的活泼调皮,这基本上是后天环境影响所致。如果现实情况不能给予孩子这样玩乐的土壤,有的孩子适应下来了,有的孩子则不然,他会有孤独感,当然他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孤独,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让孤独升华或转化,那么他最真实的感受就是“真没劲”、“真没意思”,甚至学着成人的语气说出“人生没有乐趣”之类的话也不奇怪。当孩子感到孤独,想跟人玩却没人陪着玩时,他口里所谓的“人生没乐趣”其实等同于“不好玩”、“特没劲”。
家庭缺乏亲情
父母关系不和,整日除了吵闹还是吵闹,孩子要的是爱与亲情,一个吵闹的家庭必然是缺乏亲情的家庭,孩子被忽视,孩子缺少关爱,性格要么变得暴躁乖张、要么变得自卑少语。孩子对外界的一切都非常敏感,一个不良的家庭氛围必然让孩子感到无助,加上受成人和电视语言的影响,当孩子的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以成年人的语气说出“人生没乐趣”之类的话。
作为父母,无须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而有过多的担忧,也无须认为孩子是心理有问题。从本质上说,孩子说出“人生没乐趣”并没有太多的含义在里面。当然并不等于说我们对此就可以视而不见,因为孩子的这种表现多少有点反常的成份在里面,从中我们应该得到某种警醒和育儿启示。
首先,不要过多管制孩子玩的天性。相比之下,以前的孩子都更调皮大胆,这当然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孩子多,父母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加以管制,但在无意中也呵护了孩子的天生。现如今,年轻的父母基本上把孩子限在家的小圈子里,对于孩子的任性调皮也基本上看得很死,孩子当然闷得慌。我的建议是,对于孩子正常范围内里的淘气和调皮可以适当地放开,淘气不见得就是坏事,关键是要正确引导。
其次,努力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环境。孩子说出成人化的语言,与成长环境相关,这个环境当然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比如有的孩子在家跟父母一起看太多成人电视剧,有的家庭天天都是麻将声不断,有的家庭则是在吵闹中过日子,孩子既受到成人不良习气的影响,也感到莫名的压抑,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三,父母要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有的年轻父母对此重视不够,想当然认为孩子还小,不会懂得成人说话的意思,更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不会对成人说话感兴趣,而这是大错特错,特别是在孩子没有玩伴无聊的情况下,孩子受成人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作为父母作为成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有些事情该避就得避,比如夫妻间的分歧和吵闹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
最后,父母要学会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之沟通。成年人有一个天生的霸道思想,那就是“孩子终归是孩子”,不能平等地和孩子做朋友,不肯花心思深入孩子的世界,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思想和孩子进行沟通,就像对待小动物般,如此这般必然不能真正了解孩子所想,平时不注重观察和了解孩子,一旦孩子说出或做出令人吃惊或稍微出格的事,就会吓得不行,甚至可能进一步采取压制以求灭火,而不是去想原因,不是采取正确的疏导。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天性,为父母者应该创造能顺应孩子天性的环境,而不是刻板的管教和压制。一切教育的前提应该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与亲情、安全与温暖,因为爱与亲情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