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方式和重要途径。国际上的生态旅游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经过本土落地的消化吸收,总体上在国内发展迅速、成绩喜人,但也出现了诸如生态旅游概念过度泛化、缺少相应的标准等问题。(8月16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逐渐普及,人们愈发注重追求美好生活,旅游的需求层次也出现了新变化,一般的观光游览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侧重于亲近、感受自然的生态旅游日益受到大众欢迎。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还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妥善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妥善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从而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向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转化。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必须坚守生态底线,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划定严格的环境保护红线,无论是旅游开发企业还是普通游客,都严禁在旅游发展和参与过程中损害环境。要以旅游发展反哺生态保护,将生态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中的一部分用于生态保护,以此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和技术支撑,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正向循环,既在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又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生态旅游既是观赏青山秀水、品味“诗与远方”的美好之旅,也是普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大好时机,要把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教育的使用手段,使之承担起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成果。要从生态旅游的规划之初就把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深层次了解和把握旅游景区的环境特征,通过建设教育设施、设计教育环节等方式,开发出与资源相协调的教育产品,让游客能够在体验式、探究式的游玩中增强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生态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注重发挥生态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带动性。乡村是生态旅游的重要阵地,田园风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等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旅游元素,同时在发展生态旅游中也能够显著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发展,要紧紧把握住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充分用好用活广大乡村的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在广大乡村的协调统一,让乡村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清新、水源更加洁净,促进乡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