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近年来,有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及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还有部分考生和家长错将艺考作为“升学捷径”,功利性报考。(9月25日《宁波日报》)
针对艺考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意见明确,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与此同时,对艺考招生实行分类考试、分类录取,或者直接以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或者提高高考文化课在艺考综合成绩中的比例。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院校在招收艺术类专业考生时,提高了文化课考试的要求。比如,2018年浙江传媒学院的招生考试,从初试开始就加大了文化课难度,首次加入文化课笔试。虽然说考试内容相比高考来说是较为简单的,但是,对于“文化课不好的艺考生”来说,增加的难度不是一点点。尤其是那些已经把文史哲抛得一干二净的理科生,文综考题让他们苦不堪言。另外,在播音专业复试考场,除了朗读新闻,还要朗诵古诗词,很多想“撞大运”的考生中招了。
每年的艺考,热度始终居高不下,许多专业报考人数还不断创出新高。这其中,绝大部分具有一定的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特长的考生,虽说文化课成绩不是那么好,但是凭着自己某一方面的艺术特长,通过参加艺考,再加上艺考生客观上比其他普通考生文化课分数低许多的现实,考入自己喜爱的大学和艺术专业,实现自己追求艺术的理想,确实是一条省力而实用的捷径。
毋庸讳言,艺考生文化课成绩优秀的不是没有,只是太过稀缺,绝大多数艺考生文化课的功底令人不敢恭维。他们中的很多考生,本身就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没有能力在普通高校统一考试中与其他考生竞争,就想通过参加艺考碰碰运气。这其中,确实有少数考生,通过短时间突击学习,强化培训某一类艺术课程,最终侥幸通过了艺考,用投机取巧的方法达到上大学的目标。
如今,“文化课不好的艺考生”被污名化,根本原因就是在整个艺考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的投机取巧和太过明显的功利化因素,有相当的运气成分,因而让人无法恭维。
教育部推出的相关艺考改革,已经发出明显的信号,那些平时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不注重学习积累,艺术课方面又没有长期的专业积累,缺乏对艺术的兴趣和追求,总是想在高考前“临时抱佛脚”地“赌一把”的考生,不但在考试中会感到痛苦,而且很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艺考中蒙混过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加深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提高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考不再易考,提高艺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让考试回归教育本身,让艺考生具备真正的文化艺术修养,艺考的“指挥棒”就应该起到这样的引导作用。(郑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