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市内、京郊多处河段发现,野钓场所垃圾遍地,有的垂钓者私自下河打捞落水渔具,甚至有垂钓者随地小便。北京市水务局运管处相关人士介绍,因垃圾较多,目前河道保洁压力大,此外,河里的垃圾会污染水环境导致鱼类死亡破坏生态环境。(8月12日《新京报》)
垂钓是一种雅好,可以修身养性,也是培养人的意志和耐心的有效方法。可是没想到,这种在很多人眼里备受推崇和赞赏的雅好,却存在一些不文明的污点,实在令人惭愧。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抵有:一方面,垂钓场大多位于野外,远离市区,监管存在一定的薄弱,给不文明行为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垂钓者的自身文明素养存在严重缺失。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严密和严格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野钓场的文明监管,不能让野钓场成为“文明盲区”。
炎热的夏季,在野外垂钓,的确是一种十分惬意和有意义的休闲运动。因此,这项运动在夏季显得十分火热,在一些地方,河道边到处都是手持钓竿的钓者,那种专注、执着和投入让人赞赏,已经成为夏天里的一道风景。但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和文明的破坏。一些人随地便溺,乱丢垃圾,导致一些野钓场垃圾遍地,肮脏不堪,不仅严重破坏环境安全,也给地方文明造成严重危害,让雅好蒙羞,暴露出一些人文明素养和道德意识的缺失。
首先,钓鱼需要鱼饵,造成鱼饵包装袋随地可见,给河道留下白色污染,另外,随处丢弃的鱼竿和渔网也给他人造成严重安全危害;再者,一些人痴迷钓鱼,往往在河边一坐就是一整天,期间的吃喝拉撒全部在河道周边解决,随地便溺,甚至向河道排污,给河道水质造成一定污染,不利于鱼儿的生存。一些人在河滩上烧烤,随处丢弃的饮料瓶等,留下一片狼藉,令人触目惊心。
还有,一些人在钓鱼过程中,还会下水野泳,以此消暑,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溺水事件,而且在钓鱼过程中,一旦遇到大鱼,渔竿也很可能被拽进水里,反而被鱼“钓”走。因此,钓鱼看上去自得其乐,实际上却潜藏着一些危险,应该谨慎而为。
很多时候,城市文明创建往往局限在城区范围,对像野钓场这样的野外场所很少涉及,监管不到位。可以说,野钓场这样的场所,长期以来,在很多城市都处于“文明盲区”,这就导致一些人“原形毕露”,在这里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因此,应该改变这种监管失管的状态,将野钓场纳入到城市文明创建和环境安全治理范畴,建章立制,下大力气,整治野钓行为。比如,设置禁渔期,加强对违规野钓行为的打击和治理;比如,划定野钓区域,加强监督和巡查等。通过堵疏结合,既尊重市民休闲需要,也保障环境安全和城市文明,让野钓在安全和文明的轨道上进行。(刘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