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片赤芍花

浏览 1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儿时对老家“桃花源”般的记忆,一直留存在心头,而且总是挥之不去。回想起那个时候,乡亲们还是把贫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后来,大山沟里穷怕了的乡亲们,伴随着劳务大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年迈力衰的老人无力耕种家乡的土地,大片大片的田园荒芜,曾经热闹的乡村也一下子寂静了下来。

作为一名农信干部,我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撂荒的土地、杂草丛生的田园和日渐消失的炊烟,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遗憾的是无从下手。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一个我在异乡工作时认识的朋友满平。谈话间,得知他现在在老家——元山镇兴元村流转土地上千亩,种植赤芍、丹参等中药材,而且还成立了天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和效益都很不错。

满平以前是个包工头,搞一些修修补补的小工程,他的成功转型,使我眼前忽然一亮:可不可以把他的中药材种植项目引到我们老家去呢?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满口答应,并承诺无偿给予技术指导并负责帮忙销售。

我最怕的是乡亲们思想不解放。过去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现在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回去之后,组长立即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统一大家的思想,达成土地流转的共识。虽然还有个别人在犹豫,但90%的人都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最终流转土地198亩。

听说我们老家要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区工商局派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张成立即找上门来,要主动帮忙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不久,一个由退休干部、在外务工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6个股东组成的“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迅速组建了起来,注册资金50万元。

为了避免盲目种植,出现市场风险,签订购销合同的重任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在满平的引荐下,我带着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来到大巴山新天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方通过沟通协商,预测将来的市场行情,确定了保底收购价格,签订了购销合同,这样就如同给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前的顾虑全部被打消了。

组织劳力,整理土地,抢抓季节,快速种植。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班人忙里忙外,熬更受夜,摸爬滚打,短短两个月时间,198亩赤芍全部栽植完毕。我老家所在的清溪沟村,破天荒地有了第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而且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产业,后来还被命名为“清溪沟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我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满足。

赤芍栽植完毕,我最担心的是赤芍的管理。种植赤芍有“一栽二管三年收”之说,也就是说赤芍的种植周期为三年。赤芍的管理主要是施窝肥、除草和杀虫。施窝肥比较简单,杀虫用可生碱就行了,最难的是除草,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靠人工,目的是为了防止农药残留在赤芍里。然而,由于土地多年未耕种,野草风一般地生长,前面刚刚除掉,不久又长了出来,一茬接着一茬长。两年来,除草的费用支出就高达六七万元。

我最关心的是赤芍产业的效益,总不能好心帮倒忙,让贫穷的乡亲“雪上加霜”,总是隔三差五地挤时间回去看看。去年年底,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支付民工工资时,有1万元的资金缺口,我介绍他们到农商银行去办理产业贷款,最后,因为怕增加财务成本,还是被他们拒绝了。红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两个股东凑足了1万元,付清了全部民工的工资。老组长实话实说:“搞这个赤芍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富了脑袋,当地老百姓胀了口袋,有的人一年到头能在专合社可以挣到三四千元,有的能挣到五六千元,最高可以挣到1万元。”

为了度过头两年没有收入的困境,我建议他们药果套种。去年他们套种了西瓜和菊花,虽然种植西瓜小有盈利,但菊花正开花时恰遇连绵阴雨,后来全部“胎死腹中”,近7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幸好我劝他们买了保险,得到了保险公司的全额赔付。为了节省专合社的运营成本,股东之一的周旭主动放弃外出打工,专门负责专合社的管理,为了弥补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差距,他还利用家里的自留山散养了600只乌骨鸡,一年下来可以增收5万元。

今年家乡那片赤芍花开了,就在最美人间四月天,漫山遍野的赤芍花争奇斗艳,远看整个山坡就像披上了一件红白相间的外衣,近看如同置身于一个花的海洋。蜜蜂在花间“嗡嗡嘤嘤”地飞舞,加上适宜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作为股东之一的周老汉盘算着:要是明年赤芍收成不好,或者卖不到好价钱,干脆就将它留作开花供观赏,发展旅游观光业,同样可以增加收入。

山还是那座山,但田已经不是那丘田。家乡那片赤芍花,美了山川,富了乡亲。它是美化家乡的一朵花,更是产业振兴的一团火,在不久的将来,巴山大地一定会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记住乡愁,守望幸福,我的付出,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