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中秋月圆时,离乡游子倍思亲

浏览 16

  每当中秋月圆时,离乡游子倍思亲。每年中秋佳节,我的先生都会面向北方,静静地在月光下远眺,思念远在东北的故土和亲人。我很理解先生的思乡之情,为了给他解忧,我跟他聊起了在我童年里我的家乡过中秋节的故事。  “月是故乡明”,中秋之夜,晶莹剔透的明月象一个银色的大玉盘悬挂在天空,月光倾泻在小草上、花儿上和游子的身上,整个大地被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牵动着游子淡淡的乡愁,故乡仿佛很遥远,而童年时过中秋节的情景却依稀浮现在眼前。  在我童年时,也就是上世纪70、80年代,我的故乡很贫瘠,人们的生活非常清苦,但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却不以为然,总是能在清贫的生活中能找到一些乐趣。童年的我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一般,常常在晚饭之后,端着一张小凳坐在院子里,听祖母、父亲、母亲和婶婶们拉家常、讲故事。祖母像百宝箱一样,总有许多的故事讲给我们听,特别是在中秋之夜,祖母讲的中秋节和月亮的故事总是那样好听。  记得喜欢看书的父亲跟我们讲,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汉服中秋《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祖母的故事里,中秋节的传说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后羿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嫦娥吞下不死药,飞上月亮上成了仙。据说嫦娥飞天时,怀里抱着一办小白兔。  祖母还说,月亮上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树,每当中秋节的夜晚,就能看到嫦娥抱着白兔在桂花树下游玩。听得入迷时,我抬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月亮看,分辨月亮上哪里是嫦娥,哪里是桂花树,哪里有小白兔。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在我的家乡贵阳乌当,我们的祖先从江西迁到贵州,过了许多代的后人对中秋祭月仪式已经不隆重了,但习俗还存留一些。  中秋节的夜晚,大人们忙完一天的活,吃过晚饭后,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桌子,摆上一些茶水、自己种的葵花子、花生等瓜果,一边赏月一边吃着瓜果,还一边拉家常、摆龙门阵(讲故事)。偶尔还能吃上一小块月饼。  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家境贫困,没钱买月饼,有一年中秋,不知谁送来两个月饼,母亲很均匀地分给孩子们,从不偏爱哪一个。那时,我觉得月饼非常香甜且非常珍贵,舍不得一口咽下,一小点一小点地咬着,慢慢地品尝,就象品味奶奶和母亲讲的每一个动人的故事。当听到《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等故事时,边听边看着天上的月亮和时隐时现、闪闪烁烁的星星,我想像着天上的仙境是多么的美好,住在天上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想象着织女呀、七仙女呀这些仙女是多么的美丽、善良、温柔和幸福,为她们的故事感动着,但却不明白她们为什么放弃美丽的仙境来到人间受苦。当讲到牛郎织女的故事时,祖母说在葡萄架能听到牛郎和织女说话。天真、好奇的我信以为真,于是,就跑到大伯父家的葡萄架下静静地等,竖起耳朵仔细地听,很久很久都不愿意离开。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带着对传说故事的美好幻想睡着了……从梦中醒来时,月亮已经落山,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被吓得没命地往家跑。  童年过中秋的趣事还很多,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有趣而好笑。我的故乡有句童谣“八月中秋,乱得乱偷;八月十五,乱得乱掳(“拿”之意)”。意思是说当地有一种朴素而善意的民俗:中秋节这天晚上,孩童们不管到哪家地里摘果子,主人都不会介意。那一年中秋夜晚,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念着这句童谣到某家菜园里偷葵花(向日葵的俗称)和石榴,还生怕别人不知道,故意大声喊“有人偷葵花了”,“有人偷石榴了”……引来一阵“是哪个短命鬼在偷我家东西”的嗔怪,于是我们一帮小孩子飞快地边跑边哈哈大笑,把愉快的童真洒落一地。老人们说,中秋节这天晚上,偷了人家东西要人家骂才好,不骂还不好、不吉利呢。  夜深人静了,各家的大人各自吆喝自家的小孩回家睡觉。回到家后,我们还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躺在床上很久了,才带着满足的笑意进入甜美的梦乡。  多年以后,每逢中秋时节,我还沐浴在中秋夜皎洁的月光里,追忆着童年时光,心已飞回故乡,情已融进了故乡的秀丽山水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