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泉城||说起做饭

浏览 22

自从今年五月下旬孙子出生,我和妻子就开始了分居生活,她飞赴厦门去照顾儿媳,我留在龙口独居生活。 临行前,妻子最不放心的是我的吃饭问题。也难怪,妻子自从进了我们家门后,家里的一切事情我都不用操心,孝敬老人、收拾家务、照顾孩子、洗衣做饭都是她来做,用几个字来形容我,那就是:“真有幸福感啊”。 其实,做饭对我来说还真不成什么问题。说来话长,记得我第一次做饭是在1971年,当时我7岁,刚上一年级。那时我和父亲生活在新汶矿务局协庄煤矿,父亲在矿工会工作,妈妈去世两年了。平时父亲每天下班后,要么从食堂买来饭,要么回来后再动手做饭。父亲收入一般,1960年从部队转业时,正赶上国家困难,企业征求父亲同意后,少定了一级工资,这样每月不到50元的工资,还要孝敬爷爷奶奶,抚养在外地的妹妹,留在手头的钱就很少了。尽管如此,父亲从来没有亏待我,每天都给我留下食堂的饭票和菜票,告诉我,如果哪天下班后父亲加班不在家,就自己拿饭票去食堂买饭吃。作为单位的食堂,价格也不贵,食堂的大锅菜1至2毛钱一份,炒菜3毛钱1份,还有炸鱼和炸肉,记得当时炸肉要1块多钱一斤。食堂的许多叔叔大伯和父亲都熟悉,我去买饭时,特别喜欢吃炸肉,每次走到窗口,对食堂的师傅甜甜地叫一声:“叔叔好,俺爸爸让我来买炸肉。”然后递上1毛钱,叔叔大伯们就乐呵呵地给我抓一大把,放在碗里,就着馒头吃,那真是满口香啊。别忘了,当时可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每人每月只有购买1斤肉的指标。经常能吃上香喷喷的炸肉,能不香吗,难怪当时有的同学家里兄妹多,一个月吃不上几次肉,还羡慕我呐。想到现在胖得厉害,也许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吧。 有一天早上,父亲告诉我,当天有可能单位组织干部下井劳动,中午不能回来吃饭,让我去食堂买饭吃。中午放学后,天下起了大雨,食堂距离家里有1公里,冒雨去买饭,真不情愿。考虑再三,决定学父亲的样子,自己动手做疙瘩汤。我劈好木材,准备好煤炭,点起炉子,放上锅,倒上油,放上葱花爆爆锅,切上点青菜,加上盐、酱油和水,我就赶紧调面,紧接着就往锅里放,奇怪的是,父亲做的疙瘩汤,面疙瘩下去后在水里浮动,而我将面疙瘩下去后就沉到锅底,我用勺子搅动了一下,更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锅疙瘩汤变成了一锅面糊,满锅找不到疙瘩在哪,真难为情,我真有点不知所措了,百思不得其解。等水烧开后,这锅面糊是熟了,但是却烧糊了。吃着这充满糊味的面糊,我的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我想起了亲爱的妈妈,如果妈妈还活在人间该多好啊。 晚上,父亲回来后,看到我做的饭,眼圈也红了。父亲没有责备我,而是鼓励我:男子汉就应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父亲又亲自动手,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疙瘩汤,我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水没烧开我就下上面疙瘩了,能不糊吗。 接着,父亲又教我怎样炒菜。掌握了要领,举一反三,我对做饭就更加感兴趣了。每天放学后,只要父亲还没回来,我都能够将饭菜做好。父亲回来后,总是要夸我几句,我心里那个美啊,就别提了。 欣赏和鼓励是人进步的动力。父亲的鼓励也激励我再接再厉。8岁以后,我陆续学会了蒸馒头、烙饼和包水饺,虽然水饺包得歪七扭八,一点也不美观,但是吃着自己包的水饺,也蛮有成就感啊。也许正应了那句话,“没妈的孩子早当家啊。” 1978年5月,父亲调到龙口矿区工作以后,父亲原来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来龙口出差,父亲都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我就成了家里的大厨,里面的红烧肉、熏鱼、清蒸鱼、炸鱼炸肉、炒菜、加工海鲜、鲅鱼水饺都不成问题。一直到1988年和妻子结婚后,我才退出了大厨的宝座。 这两天,岳母及几位好朋友很关心我的吃饭问题,有时岳母做了馒头让我去拿,好朋友家里蒸的包子和馅饼也给我送来,感动之余,我也对他们说:放心吧,做饭不成问题。这不,刚做的肉火烧,将图片通过微信发给好朋友,就得到好几个好朋友点赞。 童年丧母是不幸的,但是我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父爱和母爱。父亲通过言传身教,不仅教育我要爱党爱国、努力工作、正派做人、公正处事、廉洁守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注重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性格。如今,敬爱的父亲去世5个月了,我们一家依然沉浸在对父亲的浓浓思念之中。 难忘啊,我的父亲。作为儿子,多么怀念和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多么想再做一桌可口的饭菜让父亲品尝,父亲那慈祥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 2018年6月17日(父亲节)作于山水居 作者简介 于泉城,笔名:雨田,1964年出生于济南,山东蓬莱人,现为山东能源龙口矿业集团史志办公室首席编修。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文联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文联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煤矿北京画院院士,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龙口市政协书画摄影联谊会会员。书画摄影作品入选全国煤炭行业及省市级展览,其中摄影作品曾获全国政协摄影展优秀奖,湖北省、山东省煤矿及烟台市摄影展特别奖、一等奖。多幅国画及艺术摄影作品被中国煤炭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国画作品收录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选集》。多篇美术评论发表于中国煤矿文联《阳光.艺术》杂志,报告文学曾在全省煤炭系统报告文学评比中获二等奖,多篇散文发表于《山东能源报》《烟台日报》《烟台散文》等媒体,在中央、省部及烟台市级等媒体发表新闻稿件百余篇,曾获1998年度《烟台日报》100篇好新闻二等奖。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