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装”

浏览 14

说“装”<?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陈治勇 [email protecte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先圣孔子之金玉良言。“知之谓不知,不知佯知之,是装也!”这是语参编辑良鸣之警世之言。

圣人孔子之言,世人颇多论述,无需我再费唇舌。良鸣先生之言,世人论述不多,但却一言击弊,故而就颇值得人去深思了。一个“装”字,揭尽世人装之丑行:虚伪、做作、虚荣、半伪半真表里不一故作高深惑人耳目假模假式自欺欺人巧伪趋利骄矜虚伪矫饰伪行弄虚作假……这怎不令人触目惊心!如此观之,此“装”就颇有阿Q之功力,相信多数人见之都会汗颜。

当然装也有装的妙处,装也有装的艺术。京剧《宇宙锋》中赵高之女赵艳蓉为不从二世纳妃之欲,金殿装疯,始得逃避。“装”成就了赵艳蓉不屈权贵之志。同时赵艳蓉在装疯时或婉转缠绵,沉郁悲愤的唱腔,娓娓动听,给人美的享受。离开了“装”,这美就难以展现。这是装的价值。类似的“装”不在少数,越剧《玉堂春》中苏三巧计装疯,与黄金龙关庙重逢。莎氏笔下的哈姆雷特为报仇而装疯……这些装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体现了人对**的追求与向往。真是装得好,装得妙!

但是“这样的装”毕竟少数。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真诚与赤诚。先圣孔子在历史的源头就教诲我们做人的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是,事实却离孔子的期许相差千里。当我们把目光搜寻一番的时候,“装”的恶果定然会让我们嗔目结舌。

“装”是婚姻的坟墓。当今多的婚姻危机,与“装”不无关系。男女双方在谈恋爱之际,均在异性前尽力的展示自己的才貌,隐蔽自己的缺憾,使得自己的另一半不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相的底线在事前没有婚后本性暴露,双方矛盾重重,致使婚姻四面楚歌。

“装”是误国的毒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其祸源即在“装”,他的欺骗让他失信,他的失信要他性命。他为我们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上演了历史上最早的“狼来了”,让后人得以借鉴。

“装”是政府的腐蚀剂。南郭先生之滥竽充数,众人皆知。我们一直站在他自身的角度去解读其意义: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但是我们忘记了多向思维,我们没有辨别南郭先生“混”的本质。这“混”是不会装会的“装”,是不负责任的“装”,是得过且过的“装”,是死要面子的“装”,是不顾他人死活的“装”,是腐败,是堕落,是犯罪……在一个群体中,这样的“装”不只是伤害自己,更伤害他者。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雷政富、刘志军、刘铁男……哪一个不是人前真人君子,人后毒瘤君子呢?这就是良鸣先生所说的“知之谓不知”。他们难敌金钱与美色,知法犯法,自甘堕落。这样的“装”如果没有揭发,这样的“装”如果继续蔓延,这样的“装”,如果是每一个领导者都沾染,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成为潜伏着一条条小虫的船只,当扬帆驶往汪洋大海的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装”是平民的刽子手。号称杭州政法界三大女杀手之一的聂海芬,用臆想和穿越的方式断案,活生生编导了一出“感天动地窦娥冤”,草菅人命,把张高平叔侄推向十年寒窗深狱,并竟然因这次“神探”登上了央视节目。央视居然赞说此案无懈可击。十年的牢狱生活,将张家的生活彻底打乱,张氏叔侄的时间、生命被无望地缩短,而这一切,是多少钱财也换不回的。张高平在再审的法庭上义正言辞的说:“今天你们是法官、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法官、检察官。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你们的子孙很有可能和我一样被冤枉,徘徊在死刑的边缘。”这是否能刺进每一个不负责任的为政者心窝?而聂海芬者之所以能如此的“神探”,渊源在于“装”,不知佯为知,无证臆想证。说白了这是虚荣在作祟。如果这群人能执法如山,以证据为首,不凭空臆测,那么,类似于张氏叔侄的案件是否能够避免?

“装”是教育的毒瘤。我曾目睹过这样的事,一个新教师拿沈复《童趣》中“捉虾蟆”之“虾”的读音请教一位老教师。老教师不假思索,振振有词地说:“我觉得这个肯定是教材打错了字,哪有蛤蟆这样写的!”我听后不禁心头一震。天啊!“我觉得这个肯定……”这算哪门子的理论。琢磨其“不假思索,振振有词”的辞色,我认为,他心中满是“装”,是“不知佯知之”的“装”。为何“装”?掩盖无知也。我想他可能会想:“教了这么多年书,竟然连字音都搞不清楚,还不被人笑死?如果我实事求是,那也许这小子会怪我这么多年了,怎么也不去落实查阅,岂非有悖师德?岂不被他看扁?不管了,黄毛小子能知道什么,且掩盖过去再说。”这教师的“装”似乎情有可原,但却贻害无穷。人教版这一轮教材已使用多年,也就是说这位老教师想当然地将“虾蟆”当作教材打错了字多年,再进一步是他把这个错误的信息向他的弟子传递了多年,再往前一步是他还将这错误的信息传递给新的教师从而让这个错误延伸地更广。用“谬种流传”一点也不为过。如果普天下的教师都如这个老教师,后果不堪设想。我不是说教师不能犯错。教师乃人,焉能不错?我是说教师能否尽力不犯错。如果这个老教师当初能不“不知佯知之”的“装”,去查一查字典,或者读一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原文,抑或放下“老”的架子去请教他人,那么,我目睹的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作为老师,这样是否能让自己更对得起教师的职业呢?

这世界,“装”字遍及每一个角落。生活、教育、思想、生命……从而给相关者造成无尽的苦难。若问悲从何处来?一个“装”字是回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谓不知,不知佯知之,是装也!”让我们记住孔子和良鸣先生之言。承前弃后,让自己脚踏实地,心怀坦荡地行事吧。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