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离骚》中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大约过了一千年左右,《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道出了同为诗人的陈子昂的旷世孤独。前者写的是求索道路的艰难与理想抱负的远大;后者吊古伤今,抒发了独立于苍茫世间的无限感慨。两位古诗人抒发的情感,都与“寻路”相关。寻路既是探索,也是追求,“寻路”的过程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总会去寻路,也总会去赶路。这些人可以分为两种人。第一种人,是具有不屈不挠品格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理想、有目标,而且会朝着目标一直往前走,哪怕沿途有荆棘,前方有泥潭,也要咬紧牙关走下去,最终,这部分人中能坚持到最后的,总能获得成功,实现理想。这种人体现了寻路的第一种精神:坚持。第二种人,是具有牺牲精神的人。这部分人也有理想,有追求,他们却往往会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换来他人与国家的利益。在不断变换目标的过程中,他们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这种人体现了寻路的第二种精神:探索。
第一种人,是走直路的。遇山开山,遇水淌水,毫不犹豫地高举着火炬,向理想迈进;第二种人永远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但绝不迷惘、恐惧,而是顺势而为,同时朝着目标执着地迈进。
第一种人是可当武将,第二种人可做文官。
而更多的人是在路上迷失了远方。他们年轻时也曾有过理想,但是,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被鲜花、掌声和歌声迷惑了;或者是因为累了、困了,便在路上停留不前。他们失去远大的理想抱负、安于现状,很少会去甚至从未想起人生要“寻路”。往往一日三餐、两点一线。看似幸福,却缺少人生的规划,生活也没有目标。这些人的路,一般走到踏实、安逸、舒服为止,得此目的,便也已到终点。“路”不再向远方延伸,而人还世上生活着,好似纷纷飞舞的柳絮一样。我很怕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趁天还没黑,正值中午,想赶赶路,再走一程。
我想去哪里?路又在何方?不止一次,于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但我至今依然找不到答案。如果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答复,那么,我现阶段的理想,是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而我的路,就在生活中,工作上,书籍里。我走路的方式,就是生活、工作和写作,生活给予我爱,工作实现我的物质价值,写作实现我的精神价值。我的路就在脚下,我踩得踏实,也走得稳健。
路走多年了,便有点经验。什么路该怎么走,什么路不该走,也总有自己的看法。譬如走在阳光大道上,总是会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山路的泥泞,和小路的多歧。抱着本分的心,一边享受、欣赏路上的风景,一边好好地走,沉着、坚毅地走;每当走到十字路口,总会停下来,听听亲友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有时,不得不走悬崖边的路,便总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或绕路而行甚至掉头,返回驿站。虽然,无法继续前行,但是可以积蓄力量,总结经验。
人到中年,走路是寂寞的。旁人无法知晓中年赶路人内心的想法,中年赶路人也无法把酸甜苦辣向亲友一一细叙。而路无限延伸,哪怕走到天涯花开,也会有新的迷惘。于是,每一次相逢都是幸福,都会感恩;每一次握手,都是缘分,都会珍惜。
也许,多年以后我也一事无成,终将庸碌地渡过一生;也许,多年以后我接近理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远方。成功与失败,需要思考,需要“寻路”,更需要坚持。但是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享受这个过程,享受独立思考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