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家庭教育

浏览 19

  导语:自然而然,遵循自身天赋特长,合理引导和锲而不舍才是效率最高的成长之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随笔家庭教育》,欢迎阅读。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第一篇】:家庭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深深感知,影响孩子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从事多年的政教工作的我,总是发现很多问题学生的根源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甚至于一些家长的问题比学生还来得严重。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误区有许多。

  首先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被所谓的专家误导了,这是致命伤!最近这些年,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总是鼓吹他们的教育理念,例如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学过哲学的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科学辩证的思想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你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的孩子笨,从家长的角度就是老实;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就是聪明,慢慢的家长自己会形成一种自我欺骗,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孩子的优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想他聪明他就聪明了,美好的意愿谁都有,肥皂泡再漂亮也终将破裂。所以我建议每一个家长朋友,你可以找张纸,尽量客观地把你的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列出来。然后,优点呢你可以先不去管他,因为优点已经形成。但是,缺点必将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荆棘,因此我们必须用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扫平这些障碍,我们应该寻找孩子形成缺点的根源,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然后持之以恒的去帮助孩子。记得儿子小的时候,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特别小,我从来不用担心他会玩水、玩火、玩电,每当电视里有播放一些相对紧张的音效时,他都会跑去房间里。可能在一些家长看来,这样的小孩很乖。其实作为家长,我很清楚这个缺点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的勇气,有空就和小孩来一场枕头大战,鼓励他从高处跳下,有机会就组织各种活动,经常出门去旅游,让孩子自己上市场买东西……,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变得阳光起来,以前对陌生人说话很小声,现在每天在学校能在课前带读。

  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个“小”字包涵有几个意思。

  一是年龄,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后,七岁看老。"孩子的教育更应该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抓起,越早效果越好。二是小事,家庭生活中其实没有什么大事,但以小见大,教育孩子要从小事着力。周围很多人都感叹,我的孩子仿佛不用怎么教就很出色,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颗小树苗,要想小树苗朝着你期待的方向成长,那么怎么做呢?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就是在小树苗很小的时候,它的成长出现了偏差就立刻给予纠正,如果等到它长大一些你再来扭的话,有时也能纠正过来,我们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会比较多,难度较大的,甚至可能把树扭断了。记得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有一次吃饭,东西不是他喜欢的,孩子一下子把碗推到了地上,我立刻很生气的批评了他,母亲在旁边说,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你这样子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孩子再小,都有他自己的判断,如果像这样的行为你不批评他,他就不知道这样子是不好的,以后就会继续,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现在许多小孩子想得到什么玩具,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就会哭闹,结果他通过这样的手段能够达到目的,以后他想得到什么东西而没能达到目的,就会继续跟你闹。在我们家里,儿子要什么玩具、课外书等不是说他要我们就给他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定了个积分计划,从吃饭、上幼儿园、做家务、心情愉快等等都能够拿到积分,然后他想买什么玩具和书或其他要求可以通过他的积分来兑换,因此,儿子从来不会因为要什么达不到目的而哭闹。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一点点的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努力向上的习惯。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第二篇】:用爱教孩子学会爱

  每餐吃饭的时候,孩子都要招呼看我吃菜了没有;我常常外出几天不在家,太太告诉我孩子吃东西总要给我留着;我睡觉的时候,孩子总是要给我几次盖好被子。总之,孩子处处都在替我着想。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你要学会爱爸爸,可是他就懂得爱爸爸。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他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对他做的。

  况且,我从来不打骂孩子,也从来不责怪孩子任何事情,孩子有任何不好的地方,我都首先反思自己哪些方面没有做好,而坚决不批评孩子。我会告诉孩子,因为爸爸某些方面没做好。

  比如孩子上课没有遵守课堂秩序,被老师批评了,我会告诉他,是爸爸没有陪你多玩儿,然后抽出时间陪他玩儿;边玩儿边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上课的故事,让他懂得上课时间认真听讲既是自己用心学习的表现,也是尊重老师,爱老师的表现。

  后来他就慢慢地学会了遵守课堂秩序。当然,作为家长,我也非常支持老师的各项工作,尊重老师,爱护老师,常在孩子面前讲老师有多么好,有多么爱孩子,孩子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他自然会更加爱老师。

  如果我用强硬的方式制服孩子,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创伤,他也许上课不再玩儿,能够显得有秩序,但别的方面一定会不断出问题。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第三篇】:家庭教育随笔

  《中国青年报》讲述了一位爸爸关于通过阅读陪伴孩子的故事,让我很受感动。他说,儿子被心仪的中学提前录取后,有不少同事、朋友见到我时免不了要聊聊育儿经验,每次我都说,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一定要拿出时间来多陪孩子。

  我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给他读书讲故事。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小学四年级。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应酬多,精神压力大,很多时候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有时候自己回家较早,但实在太累了,也不愿再拿起书本。

  有一次,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发短信告诉我,孩子在作文里流露出怀念的心情——怀念那个过去在晚上睡前陪他读书的爸爸。孩子理解爸爸在外面奔忙也是为了这个家,但是,他心里对我却充满期待。我看了短信,泪流满面。我以为不那么重要的睡前读书讲故事,却在他心中是那么重要。于是,我想法设法挤出时间恢复了睡前的老习惯。这位爸爸最后表示,表面上看,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偏激行为在青春期出现,而实际上,根子在于青春期之前。等到那时候我们再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和父母说”就已经晚了。他已经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他觉得父母不是他的朋友,不值得吐露心声。

  教育孩子是需要忏悔的。没有父母的泪流满面,就没有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就没有孩子的美好童年。

  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是需要父母独自泪流满面的。泪流满面是感动,是惭愧,是反省,没有这些泪流满面就没有父母理智思考,就没有父母的觉醒和提高。

  这个故事却让我想起了曾经发上在我自己身上和孩子经历的类似故事。但我当时却没有像这位爸爸一样泪流满面,及时反省并做出弥补,而是没有放在心上,如今成为我一生的遗憾。每次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对不起孩子,令我伤心或流泪。

  不过现在泪流满面也不晚,常言道,有心不怕迟。总比老是铁石心肠的不泪流满面好。这也是我下决心高家庭教育的一个原因。当然,家庭教育没有人可以不留遗憾,但我们不可以面对遗憾而无动于衷。

  儿童文学有很多会令父母动容和泪流满面的好作品。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第四篇】:家庭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争论一直是无法休止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打骂着就跳了楼?有孩子打骂着就成为了郎朗、冼劲松……?打骂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吗?

  我觉得由于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心态不同,想法不同……如果不由分说的采用一种法子来教育孩子,结果肯定是无效的。

  举两个极端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半点爱意和关心,总觉得父母忙起来,对他不闻不问,即使该父母从来不打骂孩子,也从来不责备孩子,你觉得这种孩子将来会怎么样?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太多?这样的悲剧是不是也经常发生?

  另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孩子感到父母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他身上,对他严格要求,事情但凡做错不改,总是严厉呵斥、不吝打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本领的增强,刻苦拼搏,绝不放弃的精神逐渐养成,孩子的成就感也越来越足,你觉得孩子会恨他的父母吗?

  所以,该不该打孩子,关键不在这“打”字上,在于你有没有让孩子清楚的明白到你为什么要打他?更在于你有没有在认清孩子能力上限的基础上,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让孩子养成坚韧的品格、挫折的教育、最后带着一定的压力获得成功的巨大喜悦?

  打骂的度是可以控制的,次数多了其实半点用处没有,即使偶尔有点过火,但是最终都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做父母的是真的无私的爱孩子的话,绝对不会无端打骂孩子,无端打骂才叫虐待,那才是真正应该禁止的!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第五篇】:自然而然、天赋特长

  教育中切忌拔苗助长,随着孩子的生理成长期,任由他自己自然发展的事情其实有很多——阅读、语言,心算能力、记忆能力、专注度、效率,自律、智商、智慧、协调能力,耐力、听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的启蒙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讲究,而且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违背孩子的生理发展特征,强行地去拔高某些技能,表面上看,孩子似乎赢在了起跑线,成为了与众不同的小神童,但实际上,强行拔高孩子错失了他在这个相应的年龄段应该有的特质,错失了该阶段应该吸收的营养和应该养成的思维习惯。

  很多家长不懂这些。

  在孩子该学习爬行阶段,强行引导孩子站立;

  在孩子学习母语语感的黄金时期,强行加入双语;

  在孩子手指机能未发育完成的时候,强行让孩子保持手型弹琴;

  在孩子心算速度逐渐养成阶段,强行让孩子超负荷刷计算题;

  在孩子本该阅读图文并茂的绘本培养阅读兴趣的时候,强行让孩子阅读四大名著;

  在孩子本该涂鸦的阶段让孩子去学习临摹和素描;

  在孩子努力搞懂1 1等于2的数理的时候,教孩子速算、套路、公式,忽略过程重视结果,在所谓的奥数班里早早固化思维;

  在孩子用充满童真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写记叙文的时候,让孩子学习作文套路,用废话连篇来拼文凑字……

  诸如此类扼杀天性、磨灭美感、灭绝想象力、棒杀创新精神的事例不胜枚举!

  这几十年来,中国神童越来越多,中国的创新能力却和人口基数不成比例,为什么?未来我们要什么?神童长大后变平庸就是家长的目标吗?

  我坚持认为,自然而然,遵循自身天赋特长,合理引导和锲而不舍才是效率最高的成长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