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佗城遗韵

浏览 25

  古邑佗城,历史悠久,这里留下了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栖息的足迹;

  古邑佗城,人杰地灵,这里生动地记录着南越王赵佗兴王的故事;

  古邑佗城,风景独特,这里传承着客家先人的千年文明和灿烂文化;

  古邑佗城,古迹荟萃,这里素有“秦朝古镇”和“汉唐名城”的美称。

  古邑佗城,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境最南端,迄今已有2229年的历史,在中国特别是岭南历史文化地图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南越王赵佗的发迹之地,也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1941年,为纪念龙川县首任县令赵佗,改名为佗城。

  古邑佗城至今仍留有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秦时古城基、越王井、南越王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以及48个古祠堂,旧貌犹存,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见证。

  漫步在古邑门、古街巷、古楼宅、古渡头;聆听着屋檐前、宅窗后,普通人家还在闲话祖上随南越王赵佗屯戍岭南的遗事。忆当年前尘影事,龙川首任县令赵佗的功业亦给后人的日子平添了好些生活的滋味。

  触摸着这里曾经强烈跳动的历史脉搏,古邑佗城犹如一本翻开的千年史书。从老街看两旁的老宅,层层延伸的建筑结构让人疑惑“庭院深深深几许”。行走在古邑佗城,流连于秦时古城基、南越王庙、清时学宫等古迹,徜徉在护城河堤,回望南越古城墙,品读过往云烟,感受着岁月的变迁,体验着人性回归原始的洗礼。

  相传,南越王赵佗在任龙川县令的6年间,从关中迁一批犯人与土族杂居,从中原迁1.5万名少女到龙川与士卒结婚,以至发展到今天,古邑佗城的姓氏竟多达179个,是姓氏和宗祠最集中的地方。有丁、刁、卜姓,也有戴、鞠、魏等姓,还有占、米、农、官、院、欧阳等姓氏,不满千户的小镇,姓氏竟然过百种。

  正因于此,宗祠建筑多也成了佗城特色之一。数十个姓氏的风格迥异的宗祠散落在这小小的古城中。清末民初之际,佗城宗祠建筑达到顶峰,有历史记载的宗祠有89间,每间一姓。佗城如今尚存有五六十个古老宗祠,行走于每一条大街小巷,总能找到一两座隐蔽在民宅之间的古老宗祠。

  在古邑佗城,不少客家乡亲还可以找到自己的“祖宗”。百岁街一带保留的宗祠稍为完整一些,楼屋相依,店铺、祠堂都还留有一个旧日的样子。这条不足500米的百岁街鼎盛时期集中了10余间宗族祠堂,均为当街的房子。这些古老的祠堂,是当年赵佗推行民族融合政策的结果,如今也成了人们寻根觅祖的地方。细细品览佗城百岁街,你还会发现黄氏、刘氏、曾氏、蔡氏、张氏、叶氏、吴氏、李氏的宗祠,门墙高大而院落幽深,老者倚门聊家常。有的宗氏祠堂掩藏在贴着瓷砖的现代建筑中,黄氏大宗祠历经百年仍气度不凡,曾氏宗祠朱门铜环彰显贵气,刘氏宗祠独辟蹊径隐于长巷。

  这里有众多不可代替的文化古迹,越王井、越王庙、学宫、考棚、古城墙、古祠堂,古街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岭南先人初期的历史。

  建于1668年和1876年的庞大学宫与科举考棚,昭示了当年岭南文化的兴盛。在全省范围内学宫、考棚并存的独此一家。

  龙川学宫是广东地区建设历史最早,也是保存原有建筑最多的学宫之一。其位于佗城镇小东门,古时用于修研经书、培养学者之所,也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学宫曾一度作为学校使用,如今的学宫旁还有一所学校,这恰恰吻合了学宫作为传道授业之所的初衷。

  学宫外不远处有一棵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木棉树,树身凹凸不平,起伏跌宕,生成众多形态各异的人和动物的肖像,十分奇特。有似侧卧静思的长寿老人,有似嬉闹天真的活泼小童,有似顽皮可爱的攀爬灵猴,有似憨态可掬的健壮雪熊……除了树身形态奇特外,它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还是一棵“神树”,相传,“一摸‘神童树’,子孙人才辈出,前程无量;二摸‘神童树’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三摸‘神童树’世代财丁两旺,繁荣昌盛”。这也体现了当地古朴的民风。

  修复如故的学宫、考棚等历代文物,让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有了可以延续的载体。千百年来深厚而牢固的文化认同、生活习性、血缘纽带,给予佗城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一致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辱感。这些传统和古迹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又浓厚的磁力,吸引着离开这片土地的年轻人回归家乡,回到佗城,在焕然一新的古镇里重拾自己的精神家园。

  2000多年的时光,沧海足以变为桑田。佗城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却仍留下一些有关赵佗的遗址和传说。驻足在佗城中山街的南越王庙前,映入眼帘的横匾“南越王庙”4个楷体大字正是胡一鸿题写的。南越王庙里的那尊赵佗铜像,双手分置膝上,巍然端坐,凝神前望。当年,站在湖东面的赵佗,亦曾这般雄视周边。

  越王井就在南越王庙的不远处,藏身于民房背后的一条小巷子里。越王井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井。当年,它曾给予赵佗和他的人马、佗城百姓以生命之泉的滋养,使他们有了足够的精力去发展生产、传播文明。此后,这口井一直为佗城百姓提供甘泉。

  修葺一新的古邑佗城,古风遗韵仍犹在,百岁街、越王井等古景点一一恢复,大红灯笼、壁灯挂满了大街小巷,每逢重大节日,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杂技、木偶戏、山歌等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仿佛时光倒流,古佗城再现繁华。沉睡千年的古建筑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沐浴在今天幸福灿烂的阳光下。

  千年古邑——佗城,激励着一代代客家人开拓奋进,承担起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责任;

  千年古邑——佗城,秉承着先贤们灿烂的人文精神,续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