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林清玄的《温一壶月光下酒》,文中讲了喝酒的哲学,读后颇有感悟。于酒,我不太会喝酒亦不懂酒,酒的优劣更是难以分辨。也曾读过一些关于饭局、酒文化的文章,也参加过不少宴席,虽很喜欢宴会上的饮酒奏乐,觥筹交错的热闹氛围,但于酒桌上的酒友们的虚伪阿谀奉承的惺惺作态却是极其反感,然每每酒宴后,看到那些摇摇晃晃在灯火阑珊处渐行渐远的孤单身影时,心里又生起一种莫名的怜悯与伤感,当今社会有几人真正是因为高兴开怀畅饮,或许饮酒之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许有的人饮酒为了应酬,或许有的人饮酒是为抚慰久已孤独的灵魂,或许他们只有在酒后的醉中才能找到安慰,只有在酒后的睡梦中才能忘掉痛苦,忘掉所有的泪。
酒啊酒,你既是好东西亦是坏东西,少饮,强身,多饮,伤身。记得有一篇关于酒文化的文章中说:饮酒之人,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似可将历代饮酒之人区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分级,可谓三等九品。上等是“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沉溺于恶秽。用现在通俗的说法,酒分好酒与劣酒,而饮酒之人酒后醉酒又分文醉和武醉,那些酒后分不清东南西北,地做床天作被,倒地呼呼大睡者是文醉,而酒后打人**者则是武醉,武醉最是酒后失德的一种,我极其恶之。
我以为,那些为醉而饮,一喝便喝得烂醉如泥,这便是下乘的喝法。我以为这种人饮酒,忽略了饮酒的本质,只贪图一时的迷乱。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走马观花游历其间,最易被浮华的外表所迷惑。那些天价的奢侈用品,格调高雅的餐厅,金钱的挥霍都是外表,与其喝这样的酒,还不如停下脚步,喝一碗母亲煲好的温暖鸡汤,套上母亲手织的厚实毛衣,那些朴素的不完美,却更让人体会到世间的温暖,能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才是繁华世界的本质。
好比同样的一杯咖啡,内心浮躁的人会被杯子的华丽所吸引,而看似朴实无华的杯子,更让人联想到咖啡质量的优劣。其实,同一杯咖啡,只因心境的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选择与评价,繁杂的外表,让人忽视了事物的本质,而抛却外表,以心灵体悟世界,方是世间的哲学。而饮酒亦是如此,所谓的应酬,所谓的追求品质生活,不过是将自己定位在高标准的层次上,追求那些朴实简单的事物,最终也还是逃不过世俗烦扰,逃不过被外表的迷惑。然这世界之物本无美丑之分,只是人心的丑陋与狭隘为之定下的标准。盲目的追求最终也化为心灵的欲望,追求外表,华丽也好,朴素也罢,平静的心灵才是最后的归宿。
若取一盘花生米,温一杯小酒,喝到似醉非醉的程度,吟几句诗,笑笑这世间追名逐利,这才是中乘的喝法。看尽这世间繁华,落得一身风光,年少时的狂言乱语,终化为一声轻叹,由此便更加向往那朴素的生活,更加向往那些古人归隐的乐趣。“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独酌,虽是心境沉郁寂寥,却也是饮酒者于酒的最好诠释。三国时期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关公“温酒斩华雄”“醉酒单刀赴会”,酒坛未开,就能领略关公义薄云天之气;杯未沾唇,便可沾染关公狂放不羁之气慨。这酒喝的不只是酒,喝是一身豪气,满身忠勇;喝的是兄弟义气,男人情怀。这样的饮酒是最上乘,是世人最向往倾慕的喝法。
文中还有一段文字更妙,他说: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说,我不会饮酒,可以不饮酒,在现代生活中,我可以学古人寻觅隐藏在城市的匠人小店,在格调高雅的咖啡店里,手捧一杯高价看似优质的咖啡,一样可以读着那些文诌诌的文字。然仔细想想,你在读那些文字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是浮躁不堪的呢。所以我以为,若是真正懂得这世间的玄妙,怕是便到了万事万物皆可下酒的程度了。
呵呵,写到这我又在遐想,酒啊酒,若是春日里,赏桃花饮清酒,夏日里乘凉饮啤酒,秋日里用陈皮泡太曲酒,冬日里踏飞雪饮温酒,谈什么浮华功名,谈什么乐道归隐,好个自在逍遥!有了这一份淡然平和的心境,世界各处皆为我的归宿。纵便无酒,这温润的月光,这美景自在,也使我醉心游历。我想这饮酒的上乘,如是而已。
抛却外表,用心灵来探知这世间的本质。将心底的期盼付与皎洁的月光,将婉约的心事交于淡淡的晚风,不再夜聆离殇,温一壶浊酒,就着这浅浅的月光下酒,酒不醉人人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