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笛中长大

浏览 14

  我的童年是在小镇中度过的,小镇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唯一的一座职工俱乐部,开会的次数要比放电影的时间多得多,能够看上一场电影,算是很奢侈的娱乐活动了,一场电影过后孩子们往往要谈论很多天。物质的贫乏,并没有湮没孩子们贪玩好动的天性,自己动手自娱自乐,是那个时代多数人的童年记忆。在我的记忆中玩的最多的玩具,就是自制的柳笛了。

  第一次制作柳笛,是上小学的第二年春天。当杏花开放、柳树吐绿的时候,校园里响起了第一声呜呜的柳笛声。这只有一个音节,长短不一的笛声,像是校园里的第一首迎春序曲,它不仅唤醒了沉寂一冬的大地,也唤醒了孩子们的荡漾春心,制作柳笛的时间到了。一时间校园里的柳树下,多了些大大小小的孩子,爬上柳树折下柳条,匆匆跑回教室,开始了柳笛制作,不会超过半天校园里就会笛声四起,春之声演奏会就在小小的校园里正式演出了。

  折回柳条,开始学着别人制作柳笛。先用小刀把柳条切成小段,然后使劲的扭着柳条,让它树皮与木条分离,用的力气太小树皮纹丝不动,用的力气太大就会把树皮扭破,需要尝试多次才能抽出一段完整的树皮。之后用小刀在树皮一端几厘米处清理老皮,这是一个细心的工序,需要有耐心不能着急,柳树皮特别脆弱,稍微一用力就会把这一段切坏,还的重头再来。削好之后还要试吹,削的太浅不容易吹响,削的太深吹几下就坏了,看似简单的柳笛想要做好,还真不容易。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再好的柳笛也只能玩一天,放一个晚上树皮蔫了,就再也吹不响了,所以想玩这种游戏必须是现做现玩,好在那个时代没有学习上的压力,有大把玩的时间,直到玩腻了而止。玩这种游戏的全部是男孩子,女孩子们对此则不屑一顾,跳皮筋、踢毽子是她们的强项。男孩子们对此却是乐此不疲,做好的柳笛不但在校园里吹也在家里玩,直到夏天柳树长出新叶,不能再做柳笛了,这种声音才从校园里渐渐消失,直到第二年的春天,这种清脆的声音会在校园里再次呜呜的响起。

  柳笛声声,伴随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尽管时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清脆的柳笛声,在记忆中依旧是那样清晰明快,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从脑海中消失,每当我看到柳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柳笛、我的童年。

  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多了,无需自己动手,从电动玩具到电子游戏可以随意选取。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放的最多的恐怕不是家庭用品而是各种玩具了。尽管玩具很多,但是孩子们能玩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上学的孩子姑且不说,就连呀呀学语的幼儿都无一幸免,妈妈抱着嘴里含着奶嘴的婴儿去上早教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识。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到大学,那一个孩子不是全力拼搏,哪一位家长不是筋疲力尽,世界上的知名大学可以盛下所有孩子的心,但是却盛不下这么多的人。最近,我看过一篇帖子《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深受启迪,作者是刘继荣。他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讲述了女儿的学习成长的过程,讲述了一位家长起伏变化的心里历程,其中一段讲得非常好: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英雄毕竟少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快乐的鼓掌人,语言虽然朴素,但是道理却发人深思。

  尽管柳笛声声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笛声的快乐却一生难忘,但愿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也给孩子们的心中放上一支柳笛,让她们在天真、快乐中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