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典诗词偏爱有加,但对其词句的合辙押韵一直存着敬畏之心,究其原因,是现在写这方面文章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包括我,这让我的内心感到纠结,特别是今天,浮躁的社会,思想文化观念的新旧冲撞,读诗词的人会感到落寞。当王振凤老先生双手颤抖着将整理得很四致的《夕阳红诗词》放在案前,我的眼前一亮。
学生时,曾有一段时期,我们疯狂的热爱着中国古典诗词。记忆中词句的凄美与伤感莫名其妙的总让人浮想联翩。那时,望见窗外散淡的云朵,看着片片枫叶飘落也许会轻吟上几句,然后自我陶醉其间不知所终,充其量属于自娱自乐范畴,直待岁数渐长,才感到一种缺失如影随形。
读王振凤老先生的诗词,可以比较坦然比较随意的去读,印象中老先生的音容相貌很清晰,也很自鸣得意,恍惚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给了你一片宁静,一片向上的空间,我想,在这位75岁老人的笔下,我们潜意识中正在一点点缺失的东西渐渐凸显出轮廓或者说一露端倪。
王振凤老先生年轻时也许不怎么爱好诗词,但当时工作需要或者说政治需要,让他拿起了笔,去讴歌他生长和耕耘的土地,在他的世界里,你可以读懂属于他的那份热爱和期盼,然后,这么多年过去,试着去想想,愉悦、感悟甚至喜不自禁,老先生的诗词或多或少的会带给你无穷尽的乐趣。因此王振凤老先生的诗词,见出了传统与古典艺术相互嵌入的情怀,见出了那个年代的烙印,更贴切的说也许会看见一圈圈风蚀的年轮里生命的体验。
承钢是王振凤老先生生长和工作的地方,承钢也是中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发祥地。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冶炼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巍然屹立,曾让多少风华已逝的耄耋老人心潮澎湃,他们退休后,拿起笔去抒发自己的情怀,去赞美自己的企业,那是一种怎样的热爱,让人想起来禁不住自豪和感慨。在王振凤老先生的诗中:钢铁工人意志坚,千难万苦只等闲。红钢烤流胸前汗,风吹背后刺骨寒……锣鼓响,欢乐声,广阔体场人海兴,红妆银发秧歌扭,劲摇花扇卷春风……等等诗句比比皆是,其实,这应该是钢铁工人生产和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远望蓝蓝近看清,晚霞映水明彩灯。寒冬赋满北国情,皑皑白雪吻晶冰---词句中的描写有的大气磅礴,有的形象逼真,有的诙谐幽默,让人浮想联翩,从中可以看出王振凤老先生扎实深厚的功底,特别是一些诗词中流露出思想性、教育性强,对当前斥责歪风邪气,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社会,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引导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指导意义。王振凤老先生诗词中给予我们的,我想更多的是真情流露,是体犹健,鬓已霜,精神爽,人虽暮年,雄心不老,笑对夕阳,也似乎喧嚣的闹市中,见到的那一捧绿地,一种惊诧和欣喜溢于言表。
同朋友相聚时,也或多或少的说起过诗词,但绝不是附庸风雅,大家所说的最多的莫过于苏东坡,那些通俗易懂又能引起共鸣的篇章,让人回味,而我觉得要是自己下笔去写身边的、工作中的一些感悟,那一份感动和想法,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以前读诗词,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所以我现在常觉得,太容易太经常提起的东西反而是最容易忽略的东西。乃至读了王振凤老先生的诗词,诙谐幽默,甚至是顺口溜,打油诗,便开始对潇洒乐观的老先生感起兴趣来。
我们应该感谢诗歌,是诗歌带给一代人丰厚的精神食粮,是诗歌陪伴着一代人心灵的成长,她让我们随时代进步与时俱进,她让我们找到了重新审视生活的视觉,去思考,去抚慰那颗浮躁的心灵。
对诗词的热爱,似乎正成为王振凤老先生的精神田园,特别是谈到自己的诗词,那种自豪,那种飘逸。也让我们看见了退休后老年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我想,不管生活无常的变化还是跌宕起伏,这影响不了一位老人用真心抒发对党的热爱及内心情感的点滴开怀,特别是当诗歌真正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时,我们会对那份美好的憧憬肃然起敬。
时常想起那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那是大境界,大情怀,那是操劳一生的老年人的一种感悟,我在想,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只有认识到生活的美好,他才会进入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