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

浏览 13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这个放在哪个年龄段来说都不过分。

和他算不算感情一场?我也不知道怎样定义。如果可以单方面地下结论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我向往的人。向往这个词用在爱情里,总觉得有点距离感。怎么也要用上“深爱”“迷恋”才能显示出他的特别。在我的感情认知里,男性不是只分为爱的和不爱的两种,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妙进阶。那种感情比爱要寡淡,但比它要恒久。

留住一件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它最美好的时候暂停它,这样不管以后变得更好或者更坏,都可以抱着一种淡淡的完美去幻想。人亦如此。明知道不能得到后,留一丝美好的期许在记忆里,似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寄托。非黑即白的逻辑在成人之后逐渐被推翻,感情世界里也并不是只有“喜结连理”和“老死不相往来”两种结局。

我时常回忆以前那些待人温和谦卑的人,仿佛那些人在记忆的点缀下,变得如星辰大海一样宽容博大,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变得温暖了许多。相反,有些疾言厉色的人让人心如冰窖,恨不得立马按下删除键,永久剔除这个毒瘤。为人是一项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冬日的暖阳渐渐地融化了冰雪,温馨的小屋,藏芽的枝丫,还有即将绽开的笑颜,我知道想起他来就是如此驱除生活的庸常。

我总是没有挽留美好事物的能力,这一点,我心知肚明。包括此时,来自外界的惊喜也会让我手足无措。而在思路分明的心底,却能分门别类地暗自将所有好的坏的排列得井井有条。这是一种心理病态,心里和行为的不一致性。这导致我在一个人的时候会做很多傻事。会默默怀念一个人,默默写一些心声在卡片上,默默去读类似的书籍。这种默默的行为多半是没有结果呈现的,这种无效好比写了一大封信胡乱地塞进漂流瓶,扔去漫无边际的大海。谁会捡到,谁会回复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把一些心理负担投出去了。这是我与自己能做的唯一对抗。

有时,觉得爱情好难。既不能理直气壮地接受别人的好,又不能毫无顾忌地对别人穷追不舍,这种执拗让自己在很多时候都在自我为难。辽京里的《晚婚》里面一个角色婉丝能很好地体现我的心理状态。怕近又怕远,怕分又怕合。可是她最后遇到了杨浩,能时时给她安全感的人,终于结束了内心惶惶的状态。故事总是这样,只要人善良,是正派人物,最后都有一个与之完美契合的人治愈她所有的不完美。现实哪有这么善意,匆匆忙忙,结局可能都是敷衍了事。

相反一个已婚朋友告诉我,感情的事情太简单了,再来一次,她依然能让很多异性臣服于她的碎花裙下供她挑选。其秘诀竟然是大片撒网,重点培养。一条暧昧信息可以群发给刚认识的,很早就认识的,还有不认识的异性,谁回复得及时,谁就最好拿下。虽然这些操作似乎非常简单,只不过动动手指头的事情,于我而言,给一些在心里没有位置的人发暧昧信息等同于生吞一只苍蝇,难以言说的感觉。所以她自然而然地批评我“伪清高”:没有清高的本领,还学别人高风亮节。我承认自己的固执,但还是坚信这样忠于内心比吃苍蝇要好受点。忠于内心,一直是我的人生箴言,只是当箴言失去光辉时,好似精神失去了支柱,摇摇晃晃。

一瞬间,内心像被掏空。这是已成定局后的巨大空寂感。爱过,只是还来不及完整地展示自己就转身的遗憾就此暂停吧。愿往后,岁月无忧,那束我向往的光,朝着没有答案的未来。

这些细微的波澜可能会渐渐消散在未来的浩瀚时光里,直到后来我忘记了他的脸,忘记了他的身形,忘记他的声音。但在此刻,内心波涛汹涌,表面云淡风轻的伎俩是我惯用的。想到这些,趁自己还沉沦在这段不明不白的关系里,多停留片刻,哪怕这种压抑的窒息感让人混沌,也要尽量让自己情绪真实啊。真实地活过,真实地疼惜过,真实地飘过一阵无与伦比的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