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方生活,或多或少会有些食物的印记,每一次吃到这种食物,都能让自己确认自己在这个地方存在过。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打白糖”,即使到现在,每次吃到这个,都感觉回到了故乡。
“打白糖”其实是麦芽糖的一种,因为吃的时候从整块的糖上敲碎下来,所以叫“打白糖”。“打白糖”是过年的“专利”,街上只要有“打白糖”出现了,那就一定意味着“年”近了。
每年回家,都会照例去赶集买点“打白糖”。靠近年关,街上很热闹,各种小吃红红火火,无不透露出喜庆的气氛。我找到了“打白糖”小摊,老板还是没变,见我驻足,也不问我买不买,麻利地拿起小锤子从那整块的糖上,敲出一小坨递给我说:“先尝尝,好吃再买。”其实这是老板的一种营销手段,只要尝过的人,没有不买的。
其实小镇不大,谁卖什么东西,谁的东西好谁的东西坏,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在这小镇上,很多人祖祖辈辈卖同一种东西,名声很重要,所以老板卖的“打白糖”,不用尝我们都知道什么味道,毕竟从小吃到大。
“打白糖”的制作过程很讲究,我们或许只能看到晶莹剔透的糖,却看不到制糖人背后的艰辛。不过每次去买,老板总是乐呵呵的,用他的话说,虽然制糖辛苦,但是这敲击出的小糖块里,是曾经艰苦岁月里的甜蜜味道,每一次吃,都有种岁月的亲近感。
打量了卖糖老板很久,虽然他看上去比去年见老了很多,两鬓斑白,但是每次看到他,总会觉得有种岁月的亲切感。从他那买的“打白糖”,也总能吃出“年味”,那么甜。
买了点“打白糖”回家,晚上和父母围坐在火炉旁边,用筷子把糖烤软了吃,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种贫穷岁月里,对一块小“打白糖”的向往。围坐在火坑旁边,烤着“打白糖”,不时用手去接滴下来的糖汁,生怕浪费。吃一小块“打白糖”,是过年回家里对岁月的一种回望。
我拍了段烤“打白糖”的小视频放在朋友圈里,不承想远在加拿大的老友居然发来视频,他说太想看这样的场景了。从离开老家到北京上学,再到加拿大留学和定居,他一直与故土的生活越离越远,越走越远。没想到这一小段视频,居然拉回来了他久远的记忆。他说,离家越久、离家越远,就越想念家乡的年味。好多年不曾吃到“打白糖”,甚至不曾感受到年味,这“打白糖”每一次回首,就多一次怀旧。
其实我们有很多东西、很多美食、很多习俗来定义“年味”,但总有那么一两种是独有的,本地人只要见到,就会知道“年”来了。就像这“打白糖”对于土家人来说,是独有的年味。不管你是不是在故乡,哪怕你是在世界各地,看见“打白糖”,总会想起故乡的“年”;不管你离开故土多久,吃上一口,总能勾起对故土的记忆。
这“打白糖”里的年味,咬上一口,能甜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