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那么远又那么近

浏览 14

邂逅玉树,缘于2015年的一次支教活动。

2010年4月14日的大地震撕裂了玉树的美丽与安宁。那一刻残垣四处,瓦砾成堆,曾经神奇秀美的玉树瞬间满目疮痍,美丽的三江源一时成了悲怆之地。

家园没了,校园也没了,孩子们惊恐的双眼里满是无助。为了让玉树的孩子不因地震而停课,青海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教育援助活动。在新校园建成前,分年级分班级组织玉树的学生到外地上学,玉树称多县6个年级300多名学生被分配安置到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中学、互助民中、互助四中、互助六中等各学校上课学习。那时我是互助六中的一名教师,也因此与玉树这个吉祥而又神奇的地方结了缘。我虽然并没有亲自为玉树的孩子们上课,但看到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各族小同学在千里之外的校园重返课堂,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也在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祝福,祝愿他们在我们学校能够医治心灵创伤、学有所成。

玉树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以及“唐蕃古道”“中华水塔”的美誉。在藏语中,玉树是“遗址”的意思。由于玉树平均海拔达到4000多米,属高原寒带气候,且昼夜温差大,这里除了高寒植物以外,其他植物非常稀少,树木成活率低,所以也有“树贵如玉”的说法。

经过全国各地的援建,震后的玉树如凤凰涅槃,新家园、新校园奇迹般地重新耸立在高原大地。为促进玉树地区教育发展,青海省教育厅在前期教育援助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东部农业区对口青南玉树支教计划,其中互助县对口支援玉树称多县。当学校发布玉树支教教师报名通知后,我立刻报了名。

虽然同在青海高原,但我此前从未到过玉树。玉树和互助两地相隔近100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遥远的,但报名支教的我感觉到心中的玉树越来越近。

2015年8月30日一早,互助县教育局局长殷万贵亲自送我们支教的20名教师远赴玉树,开启新学期的教学生活。20名教师来自全县19个乡镇,有小学教师也有初中教师,任教不同的科目,大部分教师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也有几名教师是根据任教科目的需要由学校安排的。对于玉树的支教工作,老师们之前虽然各有不同的想法,但当踏上行程后,大家都对新的环境、对未来一年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8月的青海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我们乘坐的大巴车翻过日月山,沿青海湖一路前行,直至共和塔拉滩草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伸开双臂迎接着远方的客人,草原葱绿,云卷云舒,高原以最美的姿态吸引着每个人。大家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中,对玉树的支教工作也都充满了神圣自豪感。

当晚21时,我们到达玉树称多县,称多县教育局扎西才仁局长热情接待了我们。近13个小时的路程,大家都有些疲倦,但主人的热情接待,让大家脸上的倦容一扫而光。晚饭后,扎西才仁局长立即组织了欢迎会。吉祥的哈达舞起来,嘹亮的歌儿唱起来,藏族儿女用最隆重的仪式接待我们,那一刻,我们都是贵宾。扎西才仁局长在致辞中说,玉树发生地震后,全国人民都向玉树伸出了援手,玉树的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短短3年,玉树就完成了重建,今天的玉树已经重新挺立在了“世界屋脊”,那是因为背后有和你们一样默默为玉树重建家园无私奉献的人们。家园已经建成,校园已经建成,玉树的学子渴望知识,渴望早日成才,为建设新玉树建功立业。你们的到来就如同甘露一样,将滋润孩子们干渴的心灵。玉树欢迎你们,玉树的孩子们欢迎你们!

那一刻,我们远道而来的20名支教教师被感染着、激动着,都流下了泪水。激动之余,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份担当,在玉树的支教活动是崇高的事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份沉甸甸的工作做好,为玉树,为玉树的孩子。

一年的支教工作很快就过去了,工作中有辛酸、有苦涩、有激动、有幸福,但更多的是感动。其间,每每会有藏族小朋友用不太熟练的汉语来邀请我,“老师,我们草原上走,我阿爸等你哩!”我不知该怎样回答他,只是连连点头。快要放假了,几个藏族小伙子跑来问我,“老师,下学期你还来不来?”我点头回答说:“来!”那时,我知道自己支教的时间只有一年,但当时实在没有勇气告诉他们。回去的车上,好几个老师都在谈论明年还来不来的问题,有两位老师明确说,明年还要申请来支教,他们说自己已经离不开这片草原,离不开这些善良纯真的孩子们了。

回到互助,我按部就班开始了以往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但每每看到校园里正在活动的孩子们,我就会想起玉树的学生,也为自己当年的食言而耿耿于怀。

岁月如流,今年已经是玉树地震10周年了。10年来,玉树浴火重生,新生的玉树已经迈上新征程。灾难过去10年,新城崛起,新姿焕发。震后10年,玉树教育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均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升学率从地震前的32%提高到如今的98%,幼儿园入园率从3.5%提高到68%,玉树孩子头顶上的天空瓦蓝瓦蓝的。

曾经,玉树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地震后的10年,玉树这个名字已经与青藏高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青藏高原亮丽的名片,成为三江源、母亲河、中华水塔的代名词。唐蕃古道、文成公主庙、通天河畔嘉那玛尼石堆、《格萨尔》说唱等文化记忆与符号,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玉树临风,玉树长青,曾经玉树那么远,如今玉树那么近,它已在我心里立成了一棵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