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愿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孩子教学道路上懂得了教育指导的方式,从中也使得作者在其中不停的成长,不妨来看看吧。
在拜读李校的《教育的温度》这本书时,首先入我眼帘的是“温度”两个字。在我打开书中的第一页时,我看到这样一句话:翻阅书稿的过程就是不断被“温度”温暖过程,也是内心不断被冲击的过程。
《教育的温度》由饱含教育情怀的37个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比如“那一夜,星空灿烂”,不就是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拉近了吗?老师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正是老师对孩子的承诺吗?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它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教育的温度。比如,“没有一个多余的孩子”,不正是艾瑞德秉承着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的初心么?
看到“自己的书包自己背”这里,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孩子毕盛,他是一个温顺帅气的男孩子,大概是被家人保护得太好了,有一次,毕盛爸爸忘记带卡了让我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大门口。当我接完毕盛爸爸的电话时,我对毕盛说:“毕盛,爸爸今天忘记带卡了,爸爸让我送你去学校的大门口,他在那里等着你呢”!“老师,好的,你等一下我去拿书包”毕盛说。“嗯,你去拿书包吧,拿完我们就出发喽!”说完毕盛就去拿书包,可孩子拿着书包来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给我的书包,你拿着吧!”我当时就问他:“为什么是我拿着书包呢,这是我的吗”?毕盛回答我说:“不是你的呀,是我的,我的书包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来接我的时候,是他们给我拿着,我没有拿过书包!”我当时愣住了,停了几秒,我对他说:“孩子,这是你的书包,你要自己拿着。”毕盛说:“哦,好的,这是我的书包,我要自己拿着。”小家伙很不情愿的自己拿起了自己的书包跟着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来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可是一到学校大门口看到爸爸他就不由自主的把书包给了爸爸,爸爸也顺其自然地接过了孩子的书包。
这一故事,我送完孩子回到班上,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班主任王老师,我们突然意识到孩子是不太懂得自我服务的,有些依赖家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自己背书包呢?在我们开班级会的时候进行了讨论,先给家长做工作,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能代劳,家长每天来送孩子上学时都要让孩子自己拿着书包。在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之下,孩子能自己主动背自己的书包。虽是一个小小的背书包,却培养着孩子的习惯,在教育着孩子的担当。就像李校在书中所说的“人有一副肩膀,就是为了担当而生,就应该肩负起成长过程所应负的责任。别以为孩子小,不该承担什么,也别以为等孩子长大了就能担当一切。责任与担当,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会担当,从小负责,肩膀是在担当中坚挺起来的。”
记得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日本的孩子,我也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日本幼儿园的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活动穿什么衣服的,每天孩子都是自己背着书包拎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所以孩子们上幼儿园需要准备好几套衣服鞋子,可是不管东西多少,都是自己拿,连当时的日本首相的女儿也不例外。就像给家长的信中说的那样:“爱孩子,不在手里,而是在心里,要为之计久长。”教育不是为了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我们要想追求教育之美,那我们必须苛求我们自身、教师,乃至家长的行为。
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在艾瑞德,每一位孩子都是有故事的孩子,每一位老师都是有温度的老师,让我们在这样的大家庭里越行越远。
作者|幼儿园 高盼老师
公众号:艾瑞德国际学校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