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教育心路的教师成长日志

浏览 5

  编者按:《心藏温度,谱写爱的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教学道路上的心情感悟,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指导的方式,不妨来看看吧。

  把人当做学生,学校的功能将会窄化为成绩和分数的加工厂;将学生当做人,我们的学校生活就会丰满了、丰富了,就会值得学生、家长眷恋。

  ——题记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提及最多的字眼应数教育。可是什么是教育呢?仅仅还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不应是一个个理念、一句句口号,而应用心、用情、用爱、用智做出来,教育应有温度、有故事。

  本学期,学校肩举“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的大旗。坦然说,最初我并不能深度领悟其中的含义,读了《教育的温度》这本书后,幡然醒悟,真正读懂什么才是真教育!全书贯穿了李校长的教育价值观——做有温度有故事的教育。“温度”是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温暖”是这本书给予我最强烈的内心感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有温度的事,说有温度的话,上有温度的课,写有温度的字。

  教育的温度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如老师的一个微笑,它是世界上最令人温暖的东西之一,像阳光一样,能照亮学生心灵。又如老师的评语,“加油,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得更端正!”“从你的眼睛中老师看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最近成绩不理想主要是你不认真,上课不专心,记住,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加油哦!”当学生读着这样发自内心的语句时,心里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动力?怎能不升腾起一股股暖流呢?

  教育应有温度。新学期我要让我的心里藏着一支“温度计”,我会用这支温度计细细测量孩子们的“体温”,看他们处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触。而对那些常温状态下的孩子,用欣赏、赞美、肯定的眼光去看他们,不能以为他们属于常温就可以去“忽略不计”,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性格,激发他们新的进步。对那些低温状态下的孩子,用激励、关注的眼光去看他们,不要以为他们不渴望优秀、对事物不热情,对人不礼貌。越差的孩子越要给予他鼓励。

  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教育开出有温度的花。

  教育应有故事。校门的焕然一新,夜晚亮起来的明灯,都在诉说着艾瑞德新的故事篇章。教育是从温暖人心开始,学校应该是一个温暖的田园。李校长将学校演绎成一个“不断给孩子们创造惊喜的地方”。他的“晨昏不责”、“被雪藏的小男孩”、“精灵奖章”、“国旗下表彰活动”、“校长8:30电话”、“阅读梦工厂”……这些鲜活的故事如涓涓细流诉说着爱,也为我们诠释着温度教育的生命力、感染力和独特魅力。

  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不经意的抚摸了一个孩子的头,这个动作让这个孩子一整天都很兴奋(他觉得老师是爱他的)。还有一个思想单纯,组织纪律观念薄弱、上课不爱听讲,只知在桌子上乱涂乱画的孩子,经过几次鼓励,上课纪律也好了许多。或许是孩子得到尊重的缘故吧!在我们看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在孩子心里都有他存在的理由,都会引起他内心的轩然大波。期中考试时,戴梓萱数学发挥失常,结果考了比较低的分数,回宿舍后心情很低落,连试卷都不敢拿出来,泪眼汪汪的躲在被窝里哭。这意外的发现让我感到很惊喜——这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于是我时常抓住时机鼓励她,现在的她重拾了自信,积极投身学习。本学期竞选为本班班长。她的转变令我十分激动。我总是难以忘怀,思之想之,是宽容、理解、尊重、赏识改变了这些孩子。这些“小种子”终于在教育的适宜温度下发芽并开始茁壮成长了。我永远忘不了这些充满个性的孩子所给予我的提醒:教育是有温度的。在教育这个大花园里,因为有温度,所以这里万紫千红,美丽芬芳,处处都存在生长的力量。

  教育需要温度。教育需要故事。学校、家庭中因为缺少理解,孩子变的不可理喻、一无是处。因为缺少有温度的教育,使得“差生”更差,顽固不化。“是种子总会发芽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与众不同的种子,一粒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沃土里期待发芽的种子。只要我们为他提供适宜的环境,只要我们的教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度,他总会如期发芽。

  孩子是花瓣上颤动的露珠,需要小心呵护;教育是红烛上摇曳的火光,虽然微弱,却给人以光明、方向和温暖。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的温度必然来自在于教育者内心的温度。而教育者内心的温暖必然来自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是一种教育的情怀。

  作者|语文组 毛冰老师

  公众号:艾瑞德国际学校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