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艺术品的价值》这篇文章讲述了对于一些艺术品来说,应该要如何去进行评判其价值,不妨看下作者如何讲解的吧。
《艺术品的价值》——艺术轶事
素材1
万达集团继1.72亿元购藏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之后又一次豪举——以2041万美元成交莫奈《睡莲池与玫瑰》
素材2
印象派是全球硬通货,是购买艺术品的首选。
素材3
中国富豪圈热衷购买西方名画的做法,令人想到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当年的日本富豪疯狂投资艺术品,国际拍卖会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卖家之手,随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画作价值难以逾越当年。
立意
切入点一:艺术品化身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文化价值淡化。
切入点二:炫富和攀比的心理,特别是在个人经济不断上涨、奢侈品价格不断走低的局面下,艺术品收藏又变成了新宠。名包、名表、名车到了名画。
切入点三:克制仇富心理,至少比买象牙好多了。艺术品收藏本来就是常人难以接触到的领域。
例文
人们随着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和被满足,衍生出对精神层次的更高追求,从这一点看,购买艺术收藏品和阅读是同等的,应该被理解也值得尊重。
艺术是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瑰宝,凝聚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对美的探索和渴求,以物质的载体呈现。因此,艺术品是无价的,既是历史中独一无二的珍品,也是启迪人类美学和智慧的法器。如此看来,让有财力和精力的人去收藏艺术品,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他们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措施。
然而凡事皆须有度,过犹不及。当艺术品收藏成为衡量个人身价的心头好,艺术品的文化精神价值便易被人忽视,人们更青睐它常人难以企及的天价和千载难逢的珍稀。若是有人武断收藏艺术品是新型的炫富方式,倒也不为过。
艺术品的价值仍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事,精英文化阶层趋之若鹜的艺术珍藏,在寻常人眼中往往因缺乏实用价值而显得怪诞。可见,艺术品的价值终究是个人喜好和文化界定来评判的,衷心希望收藏家队伍中少几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必须自省莫忘作假道学的评论家,以免落得“仇富”的骂名。
艺术虽高于生活,但生活终究是艺术领域的根基和灵感之源,每一个人都可以凭借热爱和勤奋领略艺术之光,所以不必拘泥于那些精神的物质载体,收藏不重要,懂得欣赏才重要。
作者|骆翊潇
公众号:顶尖语文课堂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