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愚蠢”、“你傻啊”、“我真笨”,这些几乎成为人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口头禅了。当“习惯成自然”之后,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事情就不会再做进一步的分析。其实,愚、蠢、傻、笨各有不同。懂得了这些不同,对教育孩子是有帮助的。
愚。形声字,从心,从禺(yù),禺亦声。“心”指心智、性格。“禺”意为“(山)角落”,引申指“(道路)不通达”。“心”和“禺”联合起来表示“性格孤僻,喜欢钻牛角尖”、“不谙人情世事”。本字指常年野居,很少和世人接触的人,他们不但消息闭塞,还养成了孤独的性格,同这样的人很难对话沟通交朋友。一个人一直离群索居,这种人往往性格孤僻(古代隐士除外)。为什么会这样?按照比利时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来看,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这个系统必须与外界有“能量”的交换,以维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否则,这个系统就会逐渐的萎缩,乃至消亡。而“躲在角落”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自然就难以获取“能量”,这样的人就容易出问题。媒体上经常会报道一些青年在家里一呆就是数年,已经是“宅癌”晚期了,这种人要改变过来,是很难的。
“愚”字提醒我们:不能太内向,更不能自闭,否则你生命的能量就会越来越少了。
蠢。形声字,从春从双虫。《说文》上说:“蠢,虫动也。”“春”指春雷响起。“二虫”指所有种类的动物,包括人,人为裸虫、鸟为羽虫、蛇为鳞虫、虎为毛虫、龟为甲虫。“春”与“二虫”联合起来表示“在春雷响过之后纷纷结束冬眠,出来活动进食”。春天刚到,虫子刚刚苏醒,虽然能动,但其动作也必然是缓慢的。这就像人刚刚睡醒一样,一般来说,做事情的动作都比较慢。所以,“蠢”其实是偏指人动作缓慢,进而引申为思维迟钝不敏捷。“这么半天都没想出来,你真蠢”,这句骂人的话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蠢”字提醒我们:要培养孩子敏捷的思维,脑子灵活,想得快,事事都想在别人前面,自然容易领先于人。
笨。形声字,从竹,本声。本义:竹里。指竹的内表面,竹子的内层,通称“竹黄”。《说文》中说:“笨,竹里也。从竹,本声。”不是要否定《说文》的解释,但我更喜欢自己的理解。
我把“竹本”看做是竹根(根、本二字常连用,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竹根的中间几乎是实心的,这可以看做是:一个人太“实心眼”了,换一种说法,就是“缺心眼”。所以,“笨”的人就是那种缺心眼的人。《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笨”字的解释有:不聪明、不灵巧。相反,聪明灵巧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心眼多。“心眼”又可以称作“窍”,所以,原来想不通,后来想通了,就叫做“开窍”了。传说比干有七窍,所以《红楼梦》中夸黛玉用的就是“心比比干多一窍”。
“笨”字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多点心眼,不要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傻。繁体字写做“儍”。这个字在《说文》中是没有的,《康熙字典》中解释说:“轻慧貌。”左边是个“亻”,表示“一个人”,右边代表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亦称“囟脑门儿”、“顶门儿”,这个地方一般在孩子一岁到一岁半才能完全闭合。从小孩的智力发展来看,一岁或一岁半之前基本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真正是“懵懂无知”。由此,“傻”的意思是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亦即“轻慧貌”。当然,没有人会说此时的小孩子“傻”,相反,此时的孩子看上去很可爱,十分惹人爱怜,所以,口语中也把某些亲近的、憨厚鲁钝、老实可爱的人或者行为称为傻。
“傻”字提醒我们,要多读书,多接触、认识社会,既要读好“有字之书”,又要读好“无字之书”,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左手写诗右手为文
作者:郭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