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会是晋国人,属于春秋时代。在士会的一生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他同时受到了秦、晋两国掌权者的重视。本是晋国人,出身晋国显赫贵族的士会为何会到了秦国去,而且还是逃到秦国去的呢?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了几千的士兵护送公子重耳回了晋国,晋怀公被晋国臣民赶下了台,重耳则在众人的拥护下当上了国君。士会比较看好新上位的晋文公,在他手下安心做事。士会的才能很高,很快就成为了晋军中的主要的将领,战功也越来越多。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早逝,留下了遗诏,立太子夷皋为晋国国君。赵衰之子赵盾已经是晋国的执政大夫,手中拥有巨大的权力,在晋襄公面前答应得好好的,晋襄公一死,赵盾就反悔了。
赵盾这一转变令人措手不及,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赵盾认为,当初晋文公去世了,晋襄公继位,那个时候晋国面临着十分恶劣的形势。可是晋国还是挺了过来,而且还打败了要和晋国争霸的秦国。现在赵盾觉得形势又和从前有惊人的相似,他认为比之从前都还要更加严峻。秦国、楚国以及其他诸侯国都虎视眈眈的盯着晋国,从前晋国能够从险境中走出来,是靠着他们的国君的强大和魄力,是国君指挥统一得当,所以才保住了晋国。现在晋襄公死了,我们却要拥立一个七岁的小孩子为君,其他国家难道不会趁此机会来攻打晋国吗?要是他们攻来了,我们该如何是好?为了晋国的将来,为了保住先辈们的功业,还是要找一位年长的有德行的人来做国君才是长久之计,才能固国安邦呐!赵盾心中合适的人选是晋襄公的哥哥,即在秦国为质的公子雍。他觉得公子雍在秦国待的这些年,秦伯对他都很和善,要是立了公子雍,秦国和晋国的关系也能得到缓和。若是秦国都不针对晋国了,其他国家哪里还敢来晋国面前嚣张呢?
赵盾的政敌狐射姑也难得的说了一句:“我也不同意立年幼的新君。”接着狐射姑又说到:“可是我认为应该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乐。秦国和晋国素来积怨很深,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求秦国放走我们的质子呢?晋文公的孩子挺多的,我看陈国为质的公子乐就挺好的。”赵盾说:“陈国是小国家,离晋国又很遥远,就算我们立了公子乐为君,陈国又能帮助我们什么呢?当大国要攻打晋国的时候,他陈国能帮得上什么忙?陈国敢不敢帮忙?陈国能不能帮忙呢?”见狐射姑接不上话,赵盾接着说:“立公子雍为君就不同了,晋国得到了一个又强又近的盟友,两国多年的僵持的关系也可以缓和,这对晋国多好啊!”
大臣们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立公子雍为君。赵盾放下心来,派了先氏的先蔑和士氏的士会到秦国出使,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
荀林父看出了这次出使必定不会有好结果,自己国家就有国君,怎么可能到国外去求一位国君回来呢?他也劝说国先蔑,但是先蔑没有听从。赵盾能够派先蔑和士会两个人去秦国,只能说明这两个人最让他放心,深得他的信任。可是,先蔑和士会这边没出什么问题,赵盾自己倒是出了问题。
太子夷皋的母亲穆赢在朝堂上指责赵盾,先君之命赵盾也敢违背,本国有君却到国外去求。一条条罪状被穆赢罗列出来,赵盾也感到汗颜,只好妥协,立了夷皋为君。同时,赵盾知道公子雍不能再回晋国了,就派了军队去拦截先蔑、士会的队伍,劝公子雍回秦国去,继续做他的质子。先蔑、士会的军队和晋军打了起来,混战中公子雍被箭矢射中,当场身亡。先蔑、士会害怕回到晋国获罪,便双双到了秦国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