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低10岁?“49岁现象”引关注《职场心理专题》

8 查阅
问题详情:

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低10岁?“49岁现象”引关注《职场心理专题》

答:

记者: 这些年,知识分子待遇逐步提高,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但其平均寿命却有所下降。据新华社报道,最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53.3岁。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联合调查结果,新闻工作人员死亡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年龄段的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有人根据他们辞世的年龄特点,总结出“49岁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仍然是中年知识分子体质下降、劳累过度,等等。

  樊雨良: 50岁左右是典型的人生中年时段,对知识分子来说,是耕耘和收获的黄金时期。一批知识精英在这个时候猝然离世,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损失,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损失。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发起向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注重人力资源建设,对知识分子健康进行监控”的议案,并很快得到其他十几位代表的呼应。现在,国家强调人才兴国,上海强调人才兴市,我认为,保证中年知识分子健康工作就是保护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继上世纪80年代“蒋筑英现象”之后,中年知识分子健康问题应该再次引起高度重视。

  张玉峰: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个顶梁柱”,是中年人状况的真实写照。中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顶梁柱”角色是固定的,他们承担的社会压力和工作任务仍然是最重的,并不因时光流逝和时代推移而变化。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在现代社会里决定人们健康的因素并非仅仅是经济因素。与20年前相比,知识分子的经济水平尽管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基本上已经改变了拮据的状况。因此,具有正确的健康观,养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工作习惯,非常重要。现在49岁左右的这一代人,大多数在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身体基础不够好;青年时期经历“上山下乡”,在以后的求学、工作中,经历过更多磨难。由于这一代人特殊的经历,他们在工作上格外努力,而在生活上过于随意,这就很容易在精力、体力上透支,从而积累起患病因子,最终发生“49岁现象”。

  车丽萍: 人和所有生物一样,其功能都是“用进废退”的,所以心理的“过劳”比体力的“过劳”更具有杀伤力。中年知识分子成就动机强,希望尽快拿出成果回报社会,长期处于心理亢奋期,即人们常说的“弦绷得很紧”,长期绷紧的弦在加力时容易突然断裂。另外,中年知识分子心理压力大。面对剧烈的竞争,高标准的社会评价,往往不能承受“失败之重”,容易出现疲劳、失眠、情绪低落等“亚健康状态”,从而诱发生理疾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年知识分子的成就动机和心理压力,如今比20年前更来得明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