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数理模型|论文下载|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研修论文|MBA论文

浏览 6

证名的诊断即成立。

  式(3)中的wi,j由(2)式得出,它对应于第i条辨证标准中的第j个辨证要素;ti,j是wi,j须达到的阈值;X是患者本次就诊时的症状集合,Si,j是第i条辨证标准中的第j个症状子集合,pi,j是在第i条辨证标准中,患者应具备Si,j中症状的最少个数;N代表否定该证名诊断的症状(鉴别症)集合。w’i,j和t’i,j对应于第i条辨证标准中患者上次就诊时的辨证要素及须达到的阈值,X’是患者上次就诊时的症状集合,p’i,j是在第i条辨证标准中,患者上次就诊时应具备S’i,j中症状的最少个数。

  辨病与辨证使用相同的模型。

  3治法和病变要素

  病变要素是指药物功效(偏性)所针对的病位、病性等,例如:上肢、下肢、肝、少阳、里寒、风寒、内风、外风、食积、血虚、气逆、气陷等。病变要素是在参照药物功效(偏性),并与药物偏性逐一相对应的基础上,对辨证要素的细化。图1中的E、f、M用于计算病变要素。

  f是一个单映射函数,从“(病,证)元素对”集合映射到治法集合。一个“病症元素对”只能与一个治法相对应。虽然一证可有多法,但肯定只有一个治法是最恰当的。实际上,f还是一个可逆映射,即“病证元素对”与治法一一对应。

  治法是针对病证的具体治疗方法。从措辞上看,治法由若干个短语组成,每个短语与一个或几个药物功效相对应,每一个药物功效又针对一个病变要素,所以一个治法实质上是针对若干个病变要素。例如“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是由“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三个短语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药物功效:清热、化湿、行气。这三个药物功效针对的病变要素分别是:里热、内湿、气滞。

  治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对病证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高度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它不仅要针对疾病当前正表现出的病变要素(可由模型中的E计算出),还要针对未表现出的病变要素(潜在病机、疾病转机等),另外还包括了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等内容。所以就单一病证而言,由治法所针对的病变要素(集合A2)比由E计算出的病变要素(集合A1)更能全面、确切反映病变状态,此时,必有A1A2。但对于兼夹证,需将A1和A2进行特殊合并DD带权合并(类似于模糊集合的合并),由图1中的M实现这种合并,得到病变要素集合A,才能全面反映病变状态。所谓“带权合并”,是指在求A1和A2的并集时,若同一个病变要素在两个集合中都出现,则取权值较大者。“带权合并”运算符定义为(集合“并”运算符∪与布尔“加”运算符∨的结合),该运算的定义如下:

  A=A1A2={ew|ew∈A1或ew∈A2;

  若ew1∈A1且ew2∈A2,则ew=emax(w1,w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