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中医外治法 中医特色疗法

浏览 8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 的瘘管。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 3 部分组成,主要表现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 痒为特征,有些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向直肠。肛 瘘多发于青壮年,发病高峰年龄为 20 ~ 40 岁,男 性高于女性,男女比约为 5∶1 [1 ] 。影响肛瘘术后创 面愈合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合并一些炎症性肠病、 白血病化疗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 时,单纯的抗生素治疗难以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要 求,作为开放性的创伤伤口,如何加速创面的愈合 是作为肛肠科医生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学在促进 创面愈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就近 5 年中医在 肛瘘术后加速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中医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主要是通过中药口服促进创面愈 合,总则以 “消、托、补”三法为要。肛瘘多因 肛痈溃后,余毒未尽,加之金刃所伤,气血亏虚, 术后应以补益和透脓的药物,扶正祛邪,托毒外 出,益气托毒法之托里消毒饮 [2 ] ,有托毒祛腐生 肌、凉血活血止痛、清热解毒除湿之效,可促进 血液循环,改善创口局部微循环,促进肛瘘术后 开放性创口的愈合。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 口服黄芪汤能够更有效的减少术后创面分泌物, 减轻术后疼痛,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减轻肛瘘术 后并发症 [3 ] 。对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辨 证分型治疗 [4 ] ,可以从本质上解决患者的病因, 驱邪外出。临床对于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中 药应用甚广,经方或加减口服效果甚好,既能促 进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又能减轻恢复过程中 创缘水肿,减少疼痛,并减少肛瘘的复发。

2 中医外治法

2. 1 中药坐浴

中药坐浴熏洗疗法 [5 ] 由来已久,熏洗坐浴可 以依靠药力和热力直达患处,热能行血,气血经 脉通畅,营卫调和,通则不痛,不仅能够促进创 面愈合,还能起到清洁创面,减轻创缘水肿,减 轻患者痛苦的作用。临床常用的方剂有乳没外洗 方 [6 ] ,该方主要由乳香、没药、栀子、半枝莲等 组成,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肛 门部位皮肤稚嫩,齿线以下皮肤痛觉感受灵敏, 该方药性温和,对皮肤刺激性小,乳香、没药又 为止痛良药,熏洗产生的药力和热力能促进创面 血液循环,加速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使创面快速 填充修复,起到很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促 愈熏洗方 [7 ] 选虎杖、蒲公英、苦参、五倍子、当 归组方,方中药物药性苦、酸、甘并有,苦寒药 泻热燥湿止痒,酸涩药收敛止血止泻,甘温药调 和方中苦寒药性,合用则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 肿止痛、补血生肌。成海琴 [8 ] 运用肛瘘外洗方熏 洗坐浴治疗肛瘘,该方针对湿热下注证,方中重 用苍术苦温燥湿清热之功效,佐以黄芩、黄柏等 药物,于术后第 2 天开始熏洗,可有效减少肛瘘假 愈合,减少创面疼痛、创面渗出,加快愈合。对 于一些合并特殊疾病时,如结核性肛瘘 [9 ] ,运用 肛门洗剂坐浴合生肌玉红膏换药,可以促进创面 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10 ] 。总体来说, 中药外治熏洗疗法可借热力使药力直达患处,使 局部气血流畅,腠理疏通,从而使气血调和,减 少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复发的 可能。

2. 2 中药外敷

外敷疗法主要采用油膏,油膏是将药物与油 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其优点为柔软、润滑、 无黏着不舒感,具有保护创面、保湿、减少创面摩 擦、使药物充分渗透到创面组织中的作用。油膏特点尤其适用于肛门部位,肛门处皮肤凹陷折缝, 油膏可填涂均匀,使药效充分发挥。生肌创愈 膏 [11 ] 主要是由炉甘石 100g、石膏 100 g、赤石脂 100 g、乳香 15 g、没药 15 g、儿茶 15 g、冰片 10 g、芝麻油 1000 g 组成,含有杀菌、抑菌、止 血、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渗液、调节生长因子、 促进上皮增生的化学成分,因此将生肌创愈膏制 成油纱条用于肛瘘术后创面局部换药可取到很好 的控制感染、消肿止痛、减少渗液、促进创面愈 合的效果。当白生肌膏 [12 ] 也为油膏制剂,以麻油 和蜂蜡为主要辅料,应用于肛门创面局部换药, 柔软润滑,不与创面粘连,减轻术后疼痛,促进 肉芽组织生长,利于创面愈合。肛瘘术后创面较 大,括约肌不同程度受损,以中药康复新液制成 纱条外敷,其中所含的药物美洲大蠊具有杀菌、 抑菌功效,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抗感染 能力,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中药成分可养阴 生肌,活血止痛,消瘀敛疮,从而促进创面愈 合 [13- 14 ] 。房栩丞等 [15 ] 将 60 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2 组均采用肛瘘切 除术,治疗组采用清消止膏纱条换药,术后创面 愈合、疼痛减轻、液体渗出减少疗效显著。

2. 3 中成药纳肛

纳肛是指将药物( 一般为中成药) 直接纳入肛 门的方法,中成药制剂在直肠内接近人体体温的 条件下可自然融化,直接作用于直肠末端黏膜, 从而发挥药效,促进创面愈合 [16 ] 。沈国定 [17 ] 采用 纳肛疗法简单有效,但是该法需注意用药时间, 对于排便后疼痛明显的患者,建议便前使用,中 成药纳入融化后可起到润滑大便的作用,有利于 排便,部分药物也有止血止痛效果,从而可缓解 患者对排便的恐惧感,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创面 愈合。

3 中医特色疗法

3. 1 针灸疗法

针灸分为针刺和艾灸,其疗法具有疏通经络,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止痛作用为针灸疗法 的一大特色,针灸通过缓解痉挛的肛门括约肌, 增加局部血流量,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创面的 愈合。丁建明 [18 ] 采用针刺龈交穴疗法,能够显著 缓解肛瘘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和肝 脾,通畅气血运行,丰富局部血供,加快创面愈 合速度,且针刺止痛较西药口服止痛不良反应少。 王晓燕等 [19 ] 对比术后第 14 天和术后第 21 天创面 愈合及瘢痕情况发现,艾灸对促进低位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临床疗效肯定,能提高创面愈合率,促 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 愈后瘢痕质量。艾灸疗法操作方便简单、经济实 用,易被患者接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疗法的优 势和特色。孙彦辉等 [20 ] 将肛瘘术后患者分为温和 灸 + 微波组,熏洗后予以温和灸和微波照射创面 局部及长强穴 30min,常规换药; 对照组,熏洗后 常规换药。结果显示温和灸 + 微波组创面的愈合 率明显提高,愈合时间缩短。针灸疗法对于肛瘘 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经济简单有效,操作简单,临 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3. 2 穴位注射

足三里 [21 ] 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 的重要穴位,具有调整胃肠功能,强壮身体,增 加机体免疫力,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作用。宋卓 文等 [22 ] 运用湿润烧伤膏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 用于难愈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清 创换药基础上加用湿润烧伤膏联合黄芪注射液穴 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外敷 凡士林纱条,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天数较对 照组短。穴位注射疗法,既能发挥药物的作用, 又能发挥穴位调和经络,疏通阴阳,扶正祛邪的 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4 讨论

中医学在慢性难治性疾病方面具有传统优势, 肛瘘合并诸如炎症性肠病、白血病化疗期、糖尿 病、心脑血管疾病时,优势更加明显。中医学对 于创面愈合的认知是 “腐祛肌生,肌平皮长”的 过程,慢性难愈性创面属于 “祛腐而腐不脱,腐 脱而肌不生” [23 ]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 克罗恩病,当肛瘘合并炎症性肠病时,术后创面 由于上段肠道的炎症刺激迁延不愈,此时需要合 并内科治疗方可达到创面愈合,单纯换药治疗基 本无法痊愈。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常易并发 肛周感染 [24 ] 。由于自身免疫力抑制,肛周感染可 迅速发展至脓毒血症,危及生命,运用辨证论治 中药口服合并坐浴可促进创面的加速愈合。肛瘘 合并糖尿病时,患者的全身情况相对较差,血糖 水平控制欠佳时,围手术期常需要皮下注射胰岛 素方可维持血糖水平,术后患者不稳定的血糖状 态,会影响末梢微循环,使药物难以到达创面增添创面愈合的难度 [25 ] 。 中医药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有着悠 久的历史,各种内治法和外治法,方法简便实用, 中医内治法方药可辨证施治,从疾病本质出发, 以药物促进创面愈合; 外治法方法多样,可外敷、 可坐浴熏洗、可纳肛,可根据患者创面大小及恢 复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方法。中医药促进肛瘘术 后创面愈合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些许 不足: ①辨证施治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用药无 法做到标准化、统一化,是内服及熏洗疗法的大 规模推广的阻碍; ②中医外敷药物制作工艺繁杂, 多数为各大地区、医院经验方,缺乏统一的标准; ③肛瘘术后临床研究虽多,但缺乏大样本客观标 准支持。

作者简介: 石荣,男,53 岁,大学本科,主 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肛肠疾病的临 床诊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