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红热例用纯中药治疗

浏览 13

颜面红热,临床多见青年女性,主要发于双颧及额头部位。脸部发热憋胀,或像火烤一样难受,并伴有痒感、皮疹,此病临床常见,易反复。西医治疗易误诊为湿疹、过敏性皮炎,常采用红外线照射、激素及消炎药之类治疗,往往疗效不好。笔者临床遇到类此病例用纯中药治疗,常能取得满意效果。

某日,一位22岁女青年来诊。病人面部皮肤红嫩而薄。脉诊合参辨证为肺胃积热,处方为《伤寒论》白虎汤和《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加减:石膏80克,知母12克,山药15克,防风10克,炒栀子10克,桂枝10克,甘草12克。7剂而愈。

张某,女,44岁。主诉时说已在某医院住院15天,共花费了5000多块,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先后用红外线,消炎杀菌外用药、输液等无效。当时面部红热肿胀欲裂,到病房里放声大哭了半个多小时,痛不欲生。服用笔者所开白虎汤加桂枝和大黄后大减,又见时脸色发红已退,仍有皮疹。就开了《杂病源流犀烛》的散风理气和血泻火解毒之荆芥连翘汤。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7剂。水煎服。

此方主要是适用于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性疾病和热性体质的调理,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中耳炎等头面部热证,及妇科炎症性疾病。

《内经》曰:“面热者,足阳明病。”《金匮要略》曰:“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卫生宝鉴》曰:“面热似醉需用大黄,此类病人往往有潮热,面烘热,切莫以阴虚视之用药。”东垣说,“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杂病源流犀烛》曰:“颜面诸疾,皆从胃治,胃经实火,内不得清,外不得泄,郁于肤表。”吴鞠通曰:“石膏清肺胃之热,知母清金保肺而治阳阴独胜之热。又曰:“石膏,此十二经泄火之药也。斑疹出于胃,也有诸经之火助之,故,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退其淫热”。“以白虎汤保肺清金,峻泻阳明独胜之热,使不消铄肌肉。单以桂枝一味,领邪外出,作向导之官,得热因热用之妙。”刘渡舟教授说,“古人认为阳明胃火上走于面,其实面又与肺热往往相并,或时疫客于高巔相互为疾。”

颜面红热,教科书中没有这样的病名和治疗现成方,这就要临床医生按照前贤的理论和治疗思路辨证施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