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论治中医“风痧”风疹

浏览 8

  风疹,中医称之为“风痧”,是由于感染风疹病毒而引起。病原体存在于患者的口、鼻以及眼部的分泌物中,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与气血相搏,郁于肌肤所致。本病好发于儿童,流行于冬、春季节,潜伏期9~18天。可有低热、头痛、倦怠、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依次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笔者在临床上将此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邪郁肺卫型

  临床表现为恶风发热,咳嗽流涕,目赤,打喷嚏,胃纳不佳,皮疹颜色浅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袄,有瘙痒感,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苔薄黄,脉浮数。治以疏风清热。药物组成:牛蒡子、金银花各10克,桔梗、连翘各8克,竹叶、生甘草、薄荷(后下)各5克,蝉蜕3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服用。

  邪热炽盛型

  临床表现为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神倦懒动,小便赤黄。皮疹颜色鲜红或暗紫,成片,瘙痒,皮疹消退迟缓,纳呆食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治疗法则:凉血解毒。药物组成:大生地15克,牡丹皮、紫草、赤芍、金银花、牛蒡子、桑叶各10克,竹叶、薄荷(后下)、连翘各6克,蝉蜕3克。口渴严重者,加鲜芦根15克,天花粉10克;食欲不振者,加麦芽、神曲各10克;胸闷腹胀者,加枳壳10克;大便秘结严重者,加大黄(后下)8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服用。

  注意事项:患者要多饮水,食物宜清淡、稀软,卧床休息。隔离患者至皮疹消退后5天左右,防止传染他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