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某,男,63岁,山西籍农民,2012年1月28日就诊。
患者近10天来左鼻腔间断性出血,每次量少成滴,色鲜红。在某三级医院耳鼻喉科诊查,血液化验,除血色素略低外,别无异常。认为毛细血管破裂,用激光等法治疗,但未能治愈。又到一乡村亲戚诊所用中药治疗,用多种“炭药”也毫无效果,推手不治。
来诊时,面色微黄而无光泽,精神尚可,体瘦纳差,目赤口干。鼻衄仍作,晨起曾出血20余滴,色红,经按压血止。舌红苔少,脉弦滑。详问病史,患者素有脱肛病史,去年以来听信附近一乡医推荐,曾长期进食黑豆以滋补。
由此断为血分郁热,兼有气虚,予清热凉血,益气止血为法。
拟方:生地30克,栀子15克,丹皮15克,当归10克,黄芪15克,太子参20克,仙鹤草30克,三七粉(冲)3克。3剂,日1剂,水煎450毫升,早晚空腹温服。
1月31日复诊:晨起鼻腔似有出血状,但色清如涕,舌脉如前。上方加白茅根15克,玄参20克,续服4剂。
2月4日三诊:鼻衄已止。欲回原籍,问笔者生活宜忌,嘱其勿再黑豆食补,少食辛辣之品,酌服断血流分散片。6月初电话随访,鼻衄未再复发。
按传统辨治鼻衄,常责之肺热、肝火、胃火、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几端。然本例患者病史及脉症应属血热为患,盖血分郁热,则迫血妄行;内有郁热,久必气损,所谓“壮火食气”耳。治宜清热凉血,益气止血。方用生地、栀子、丹皮、玄参以清热凉血,用黄芪、太子参益气摄血,用当归和血,用仙鹤草、白茅根凉血止血,用三七止血兼以活血。诸药用量偏大,力宏功专,切中病机,故收效甚佳。
笔者于此案体会有三:一是治疗鼻衄及其他血证贵在求本,要整体观念着眼,不可见血而妄用止血,否则即使炭药堆积也无济于事;其二,问诊应尽详尽细,有些病史可能对患病关系很大,这有助于正确判断;其三,治疗慢性出血莫忘补气,益气既助补血,又助血归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