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耳朵有听声音的功能,却很少有人知道耳朵还是人体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除耳朵的前庭维持平衡外,广泛被大家所接受的有视觉和本体感觉。视觉就是由我们的眼睛看而得之周围物体的方位,以及自身与外界物体的位置关系。而本体感觉可以让人时刻了解自身的姿势与位置;内耳的前庭感受器则可辨别肢体运动的方向,判断躯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例如我们在快速的旋转后,突然停下来,我们会晕,下地不能站稳,走直线不成功。为什么?原因就是快速旋转后骤停的动作扰乱了我们内耳的平衡功能。
也正因为如此,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含耳朵方面的疾病。曾经有一位姓张的阿姨,大约65岁左右,就因为头晕20余年反复辗转于神经内科、针灸科、骨科就诊治疗。张阿姨表现出来的是发作性的头晕,头晕时有视物旋转、耳鸣,伴恶心呕吐,不敢睁眼,静卧不能动弹,动则眩晕加重。每次发作眩晕大概持续一天左右,其间不欲饮食,沉默少言,头昏重不适。症状逐渐减轻后可能持续两天昏沉感然后恢复正常。每每入院按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进行活血化瘀、通络止晕、神经营养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而近年来听力明显下降遂来就诊,笔者接诊后建议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与纯音听阈测试。前庭功能检查是一项对内耳作为平衡功能器管的一种测试。纯音听阈测试是一种测试在不同的声音频率下被检查者能听到的最小声音的阈值。这两项检查可以反映内耳的平衡功能状态与听力水平。结果显示张阿姨双耳都存在高频听力下降,左耳听力下降明显,并左侧半规管轻瘫。经反复询问张阿姨的病史后,终于找到了她眩晕和耳鸣的病因——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由于内耳迷路水肿引起的疾病。笔者给张阿姨开了相应的药物,并嘱张阿姨低盐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刺激,必要时可进行前庭功能训练,促进前庭功能恢复。
还有一位家住湖南醴陵的小姑娘,正值高三,马上面临高考,但近2个月每当躺下、坐起,上课抬头看黑板时出现剧烈的天旋地转,约持续数十秒,不伴有其他不适情况。我们给予其一次良性位置性眩晕检查,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种内耳疾病,又名“耳石症”),并立即给予机器复位一次。一月后,小姑娘在家人陪同下再次就诊,诉上次复位后症状基本消失,但近一周类似情况又出现故来诊。根据患者病史及检查给予复位后,我们指导小姑娘在家自行复位巩固治疗,至今未再出现类似情况。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朱镇华(杨伟丽整理)
●延伸阅读
“耳石症”诊治易走弯路
“耳石症”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耳石是我们内耳的小结构,因为它是碳酸钙成分,所以叫“石”。正常时它是有生理作用的,比如感受坐车时加速、电梯的加速减速运动等,它从正常的地方脱落了就会导致眩晕发作。
那么,有哪些情况要怀疑自己得了“耳石症”呢?比如,起床时、躺下时、在床上翻身时、抬头取物时,低头系鞋带时,突然出现的时间短暂的视物旋转感。
很多“耳石症”患者就诊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最近有上海的医生做了一个调查,很多耳石症患者在最后被正确诊断治疗之前,平均看了8个科室,费用花销在5000元左右,还有的患者打针、住院等等,花销更大。实际上,这是大家缺乏对耳石症的正确认识导致的。对“耳石症”治疗是耳石复位,这个费用是不高的。除非复位后患者有头昏感、不稳感,或者其他类型的眩晕病变,可能会用些药或进行进一步检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教授孔维佳(刘波整理)
在耳鼻喉科门诊中,常有因耳道瘙痒就诊的患者。这类患者的共同特点是外耳道瘙痒,瘙痒有时延至耳根部,耳道持续流脓、流黄水样或含豆渣样物的液体,患者夜间瘙痒严重,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
外耳道炎多为引发耳道瘙痒的原因。此病常因外耳道皮肤受外伤,受到不干净的水或其他分泌物的浸渍,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软化,丧失防护能力,细菌得以侵入。如用不洁物挖耳、污水入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浸渍、滥用滴耳药物等都是致病因素。其中真菌性外耳道炎较为常见,患者常感耳内剧痒,侵及鼓膜则可出现耳鸣及听力障碍,外耳道内有潮湿感。如有细菌混合感染,则可出现耳痛、耳流脓症状。
预防外耳道炎,首先应戒除挖耳恶习,特别是使用公用工具挖耳的习惯非常不好;其次防止污水入耳,如游泳时尽量使用防护耳塞;患有中耳炎的朋友需积极治疗,保持干耳最理想,勿滥用滴耳药液。如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效果差,应警惕伴有真菌感染,应及时至正规医院诊治。
当外耳、中耳或耳朵附近的组织发生不同原因的病变时,可从耳道内流出不同颜色的液体,应引起高度重视。
红色液体当患有耳道乳头状瘤或恶性肿瘤时,耳道内可流出少量无痛性红色液体。应及早就医,必要时可作病理切片,以明确诊断。
黄色脓液外耳道皮肤感染引起的疖肿,在脓肿自行破溃后,耳道内可流出黄色脓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可流出黄色的脓液。
黑色液体患有急性坏死性中耳炎或耳内患有恶性肿瘤的人,耳道内可有坏死组织混合脓液形成的黑色液体流出。
棕褐色液有些人耳道内耵聍(即耳屎)分泌特别多,呈稀泥浆状湿性物,有时耵聍可呈棕褐色液体从耳道内流出。
绿色脓液常见于绿脓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可见于中耳乳突手术和中耳炎合并颅内感染绿脓杆菌后所引起。
白色液体如患有胆脂瘤性中耳炎时,耳道内可见白色胆脂瘤皮屑形成的一种液体,并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无色液体当头颅外伤、中耳手术时损伤了脑膜,耳道内即可有一种无色的液体流出,实际上是脑积液的外漏,对此应高度警惕,并立即去医院就医,以防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脓肿的发生。
一年前,张某因左耳持续性耳鸣,求诊于各大医院。服用药物、针灸及高压氧治疗后均无改善。最近,患者到笔者处就诊,在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及检查后,笔者怀疑他存在颅内占位病变,便为患者开出头颅MRI(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小脑桥脑区有一1.6厘米的肿瘤。由于患者就诊较早,肿瘤尚处于早期,我们为患者行保留面神经及听神经功能的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成功保留了听力且面神经功能正常。
听力下降、耳鸣是听神经瘤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因无特殊表现,而耽误诊断,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肿瘤晚期时,直径常超过3厘米,通常累及后组颅神经,即第9、10、11对颅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呛水、吞咽困难、同侧肢体活动不便和步态不稳等症状。虽然此时诊断较为容易,但已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容易手术切除且手术并发症少。对于早期听神经瘤(小于2厘米),面神经功能保留几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听功能的保留率也可达到50%左右;而晚期听神经瘤(大于2厘米),肿瘤由于与周围脑组织粘连严重而不易完整切除,面神经功能保留几率仅有50%左右,听功能几乎不可能得以保留。
由此可见,听神经瘤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治疗至关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殷善开
●相关链接
听神经瘤的
诊治方法
目前,CT、核磁技术是诊断听神经瘤的可靠手段。同时,治疗听神经瘤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放疗或г-刀治疗,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由于肿瘤与脑干和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毗邻,有时粘连较紧,手术切除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使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