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治先兆流产经验

浏览 8

沈坚华,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不孕不育。沈老治疗先兆流产有其独特之处,现介绍如下。

早期先兆流产是指妊娠12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和(或)下腹痛、腰酸,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尚未排出,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属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

一、补肾固冲为大法,结合辨病辨证论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气盛,天癸至,任冲通盛,月经按时而至,方有子。若患者先天禀赋薄弱,肾气不足,或后天失养,损伤肾气,如房劳过度、多次堕胎、生活无度、久病伤肾等,怀孕后不能固摄冲任,胎元不稳,发为本病。因此,补肾固冲为本病治疗大法。沈老常用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巴戟天、山茱萸、杜仲、肉苁蓉等补肾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类药物有内分泌调节功能。考虑到补肾药偏于温燥,加上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气易偏盛的生理变化,常配伍黄芩、地骨皮,前者清实热,后者清虚热,既达到制性存用,又顺应生理变化。

该类患者不少有不孕症病史,不孕的原因有免疫因素、炎症因素、内分泌因素等,这些原因在患者怀孕后可能继续存在,并引发先兆流产,因此治疗该病时还要审因辨病论治,如有抗精子抗体异常的患者,常有虚热内扰表现,如门干、手心热、舌红,常用白皮饮(白拟方,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地骨皮、白薇、鸭脚木、倒扣草各15克,雪莲花12克,牡丹皮10克,青蒿6克)加减,通过滋阴清热,抑制免疫反应,减轻对胚胎的损害。

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常伴有气血不足表现,如面色无华,乏力,舌淡,常用资生汤(自拟方,组成:党参、茯苓、白芍各15克,白术10克,陈皮、甘草各6克)加减补肾药,通过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改善黄体功能,支持胚胎发育;又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有瘀血内阻表现,如下腹痛,舌黯脉弦,常用茜草、牡丹皮、丹参,以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循环,创造利于胚胎发育的内环境。

肾虚为本病最常见证型,临床上还有脾虚、肝郁、血虚、血热、血瘀及虚热内扰等证型,它们多以虚实夹杂出现,如脾肾两虚、虚热内扰,肾虚血瘀,肾虚血热等,纯虚纯实者少见。治病时补肾固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再结合具体临床辨证用药:脾虚常加用四君子汤加减,党参重用至60-90克,加强益气固冲力度;若气虚甚加用北黄芪、人参;若觉偏燥,可改山药代替白术;肝郁常加用枳壳、素馨花、苏梗、柴胡等疏肝理气解郁;血虚常加用阿胶、白芍;熟地、当归等补血养血;血热常加用生地、玄参、蒲公英、黄芩等清热凉血;血瘀常加用茜草、牡丹皮、丹参等活血化瘀;虚热常加用地骨皮、麦冬、小环钗、白薇等养阴清热。患者有阴道出血时,止血为安胎要务,常用茜草、阿胶、地榆、侧柏叶、血余炭、荆芥炭等收敛止血而不留瘀。

二、“三管齐下”,多途径综合治疗。为提高临床疗效,采用上述中药内服同时,辅以穴位敷贴、药膳三者结合的综合疗法。

1.穴位敷贴。沈老常用安胎霜和神术散敷脐。安胎霜组成:艾叶、菟丝子、杜仲、党参、川续断、桑寄生、白术、茯苓各等份,能健脾补肾,益气固冲止血而安胎;神术散由白术、山楂、莱菔子、神曲、陈皮、连翘、茯苓各等份,有健脾和胃消食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提高食物及药物吸收。上药磨成粉后加上赋形剂敷脐。脐又称神阙穴,为先天之蒂,后天之气舍,冲、任、督三脉皆交汇于脐,称“一源而三歧”,加上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从解剖角度看,它是胚胎发育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下组织少,皮肤敏感度高,加之血管分布特殊,血液供应丰富,渗透性强,便于药物直接吸收。

2.药膳。是在中药辨证应用的基础上,选用相应的饮食疗法,两者可起相辅相成作用。《金匮要略》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针对先兆流产患者常辨证使用补肾养阴的冬虫夏草炖瘦肉,健脾益气的党参、茯苓、 白术炖牛腱,益气养阴的花旗参、百合炖兔肉,补气养血的党参、大枣炖牛腱(或兔肉),滋阴润燥的沙参、玉竹炖山斑鱼,健脾祛湿的扁豆炖鸡脚和健胃消滞的谷芽炖鸭肾,上述食物均性味平和,不寒不燥,同时注意避免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又进食与其相反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及拖长病程。

3.注意处理兼夹证。安胎患者常伴有呕恶、大便难、外感等兼夹证,这些均与孕后生理变化相关,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气易偏盛,气机不畅,胃气上逆,故见呕恶;孕后服用温补之品,易伤阴津,可致大便干结;孕后气血不足,肌肤不充,卫外不固,易于感染外邪。止呕常用砂仁、竹茹、代赭石、柿蒂;通便常用火麻仁、郁李仁、秦艽、火炭母;外感常用小柴胡汤加减。兼夹证的治疗要及时,不要轻视,以防脾胃及正气受损加重病情。如患者并无明显的流涕、恶风症状,仅有脉浮,沈老认为已有外感之兆,可用解表之剂,以防外邪传内,这其中亦含有“治未病”的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