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浏览 8

骨质疏松症是主要以低骨量、 骨微结构破坏、 骨脆性及骨 折风险性增加为表现的一种全身骨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将骨质 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伴有他 病而引起的本病, 多由年老和绝经后导致; 而继发性骨质疏松 症由于全身性或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骨量降低。

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退化性疾病, 人类寿命的延长, 其 患此病的风险增加 [1] , 以老年人常见, 但各个年龄均可发病, 尤以女性绝经后突出 [2]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一种或多种原 因导致, 其中雌激素缺乏及骨钙量下降是关键原因 [3] 。 骨质疏 松症病名在古典医籍中虽无记载, 与之相关有详实记载: 《素 问·长刺节论》云: “病在骨, 骨重不可举, 骨髓酸痛, 寒气至。 名日骨痹” ;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 言: “肾脉微滑为骨痿, 坐不能起” ; 《扁鹊心书》亦云: “骨缩病由肾气虚惫, 肾主骨, 肾水既涸则诸骨皆枯” [4] , 因而医学界认为骨质疏松症类同于 “骨痿” “骨枯” “骨痹” 等病证, 其病机以肝肾亏虚、 血瘀阻 络、 脾胃虚弱为主 [5] 。 现代医学对该病一直停留于药物治疗和饮食保健, 目前根 据骨的变化可将治疗该病的药物分为三大类 [6-7] : ①抑制骨吸 收的药物, 常用激素类药物; ②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常用多肽类 药物; ③促进骨矿化的药物, 以补钙剂及维生素D常见。 其治疗 该病的药物具有时效性高、 便捷、 快速等优点, 但亦具有疗效 单一、 安全性低、 耐药性高及价格高昂等不足。 而灸法却具有 安全、 有效、 经济、 便利等特点, 能够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其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中。 灸法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多样因而适应症非常广泛, 在辨证施穴的基础上极大 地提高了疗效,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灸法主要有 温针灸、 天灸、 隔药灸和热敏灸, 这些灸法在临床中均取得了满 意的疗效。 笔者认为,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灸法治疗骨质疏松 症必将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遂整理近几年来国内外灸法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 以期为灸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拓展 新的研究思路。

临床研究

近年来,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骨质疏松症通过温针灸、 隔 药灸、 天灸抑制骨吸收、 异常骨转换和调节骨代谢的平衡, 提 高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E 2 )水平促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增加, 有效缓解患者骨痛,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 患者血清睾酮(testostrone, T)和降低尿钙/尿肌酐(urine-Ca/ creatinine, U-Ca/Cr)水平, 可促进胃肠道对钙的吸收, 同时可 下调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 , 使骨吸收得以抑制; 另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S-ALP)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CP5b)水平, 激发成 骨细胞活性, 增加骨形成, 减少骨丢失; 另外, 灸疗通过调节 一氧化氮的浓度, 使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骨的形成和吸收 平衡。 赵利华等 [8] 通过温针灸肾俞、 肝俞、 足三里与口服药物 组对照治疗, 结果显示, 温针灸组BMD、 BGP、血清E 2 含量与 U-Ca/Cr比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不同程度的提高雌激素水平, 刺激骨形成。 李芳莉等 [9] 采用隔药灸神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 症, 经治疗患者疼痛降低、 BMD升高。 潘思京 [10] 治疗90例绝经 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在以肾俞、 三阴交穴为主穴进行艾灸并同 口服西药对比, 结果表示, 艾灸组腰椎BMD和E 2 提高, S-ALP 和TRACP5b降低, 从而促进骨形成, 降低骨吸收, 防治骨质疏 松症的发生。 欧阳钢等 [11] 通过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足三 里、 关元、 肾俞、 脾俞进行艾灸, 结果显示, 艾灸可使腰椎及股 骨BMD显著提高。 诚然普通灸法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改善, 但其还需改进。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灸疗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 者生活质量, 缓解疼痛, 提高BMD、 E 2 , 下调血清BGP、 S-ALP、 TRACP5b, 促进骨形成, 抑制骨吸收, 减少骨代谢。 临床采用灸 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诸多, 疗效肯定。

实验研究

基于临床研究,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灸法通过调节骨代谢 指标、 内分泌和蛋白表达水平, 使骨代谢达到自身稳态, 提高 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 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 范琳燕等 [12] 通过悬灸去势大鼠肾俞穴 提高血清E 2 、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水平, 并降低TRACP5b的表达, 使骨代谢降低促进骨 痂形成。 有研究 [13] 报道, 艾灸通过显著增加去势大鼠血清E 2 、 BGP、 B-ALP、 降钙素(calcitonin, CT)含量, 降低PTH和脱氧吡 啶啉含量, 以及使骨钙(Ca) 、 磷(P)经自身代偿代谢平衡, 最 终可抑制骨吸收, 刺激骨形成, 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 赵英侠 等 [3] 将去势大鼠经艾灸治疗3月后, 较治疗前比较: 艾灸组血清 E 2 、 BGP均显著升高, 空腹U-Ca/Cr及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均显 著降低。 由此, 艾灸可通过提高去势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 抑 制骨吸收, 促进骨形成。 庞维萍 [14] 通过艾灸骨质疏松大鼠的双 侧肾俞, 结果发现, 艾灸双侧肾俞可早期干预下丘脑-垂体-性 腺轴使去势大鼠血清E 2 、 BMD水平升高。 研究报道, 艾灸通过 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mRNA 的表达, 减少TNF-α蛋白的合成, 可使成骨细胞活性提高, 破 骨细胞生成减少, 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15] 。 刘献祥 等 [16] 对去卵巢大鼠经艾灸治疗后, 通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化学检测法比较治疗前后发现, 模型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光度低于艾灸组, 骨 组织Fas蛋白光度艾灸组低于模型组, 成骨细胞Fas阳性表达: 艾灸组低于模型组, 破骨细胞Fas阳性表达: 艾灸组优于模型 组。 因此, 艾灸通过调节Fas基因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的 表达, 提高VEGF、 TGF-β1的活性, 可显著促进VEGF mRNA、 TGF-β1 mRNA的表达, 促进去卵巢大鼠骨组织BGP mRNA、 BMP-2 mRNA的表达, 同时抑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mRNA的分泌, 减少破骨细胞形成, 使骨钙代谢近乎平 衡。 近年来, 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趋于平稳发展阶段, 急需新的治疗方法, 如今关于热敏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日 益兴起。

热敏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灵枢 · 九针十二原》云: “刺之要, 效之信, 若风之吹云, 明乎若见苍天” , 即针刺疗效的要诀是激发信号的感传, 使气至 病所。 针刺气至而有效, 那么灸法呢? “灸之要” 是否也是气至 而病除?《针灸大成》道: “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 , 其 认为如若行针治病必使气达病所。 因此, 不论针或灸, 激发信 号感传, 促进气至病所是提高针或灸疗效的一种积极手段, 传 统灸法仅通过对腧穴施灸使局部产生热感和皮肤红晕, 并未 激发循经感传, 因而疗效平平, 但这并没有引起临床医师的足 够重视 [17] 。 陈日新教授经总结多年临床工作发现当施以悬灸时 患者身体某些部位会出现一种或多种透热、 传热、 扩热和其他 非热感觉(如麻、 痛、 胀、 酸、 压、 重、 冷)等现象 [18] 。 他把这种 特殊的敏感现象称之为 “腧穴热敏化” , 由此他提出了腧穴敏 化论, 认为人体腧穴存在动态的功能状态, 即敏化态与静息态, 当人体处于病态时体表腧穴即发生敏化, 敏化后的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呈现 “小刺激大反应” 的腧穴特异性反应 [19] , 因此, 他 将热敏化的腧穴称之为热敏化腧穴。 当这种现象出现时, 灸法 疗效显著提高, 因此, 把产生这种腧穴热敏现象的腧穴被称为 热敏腧穴。 这种对艾热极为敏感, 产生热敏特殊反应的这一种 新类型疾病反应点称之为 “热敏点” [20] 。 陈日新教授提出了腧 穴热敏灸疗新假说。 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 热敏点 灸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辨证取穴灸, 且热敏点是灸 疗达最佳疗效的关键, 也是易循经感传灸感, 使气至病除, 表 明灸之要, 亦是气至而有效, 继承并发展了 “刺之要, 气至而有 效” 的理论, 使得灸疗这一古老的治疗手段重新焕发出勃勃生 机。 经长时间的理论探索和临床验证, 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越 来越广 , 目前热敏灸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热点, 关于其治 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越来越深入。

目前, 热敏灸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以提高BMD、 骨保护 素(osteoprotegerin, OPG)和骨Ca、 P吸收, 降低血碱性磷酸酶 (serum alkalin phosphatase, S-AKP) 、 TNF-α和U-Ca/Cr比值 表达, 使骨盐附着沉积, 骨代谢趋于稳态, 增加骨的强度、 韧性 及弹性, 促进骨形成。 李丰等 [21] 将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分为热敏灸组和盖天力组, 选穴脾俞、 命门、 肾俞及足三里施 以热敏灸治疗; 对照组口服盖天力片剂, 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的 BMD、 U-Ca/Cr和S-AKP比值, 发现热敏灸组总有效率较盖天力 组高10%, 较治疗前热敏灸组提高了腰椎 (L2-L4)BMD的均值 和降低了S-AKP、 U-Ca/Cr比值, 热敏灸组BMD、 S-AKP、 U-Ca/ Cr比值较盖天力组改善显著, 因此, 表明热敏灸通过健脾益肾 法改善患者肾功能, 使患者BMD和Ca吸收提高, 从而增强骨强 度, 同时抑制骨吸收, 使骨转换率和骨代谢趋于平衡。 涂国卿 等 [22] 通过选取56例骨质疏松老年患者, 分为热敏灸组和阿伦膦 酸钠组, 热敏灸组在命门、 肾俞、 足三里等进行腧穴热敏化悬 灸, 阿伦膦酸钠组内服, 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疗效, 检测两组 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羟基肽(precollagen in carboxyl proteinase, PICP)含量表达, 发现热敏灸组有效率92.85%, 阿伦膦酸钠组 有效率75.00%, PICP表达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但热敏灸组 比对照组疗效更好, 骨质的主要成分是PICP, 其主要作用是使 骨盐依附, 保证骨骼的弹性和韧性, 若PICP缺乏可降低骨的弹 性和韧性, 促使骨盐的溶解, 终而引发或加重骨质疏松症 [23] 。 欧阳建江等 [24] 将48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钙 剂)、 治疗组 (热敏灸+钙剂) , 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 评估患者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及检测患者血清OPG, 各组QOL 和血清OPG较治疗前比较, 治疗组生活质量和血清OPG显著改 善, 对照组生活质量和血清O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热敏灸通 过提高OPG的表达, 调节骨代谢,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改善 临床症状疗效。 万国强等 [25] 对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别进行 热敏灸和药物治疗3个月后, 结果热敏灸组BMD升高明显, 能 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涂国卿等通过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进行60d热敏灸灸其足三里、 肾俞、 命门, 检测发现大鼠血Ca降 低、 P及S-AKP活性增强, 结果表明热敏灸能促使钙盐沉积, 调 整血Ca和血P水平达到平衡, 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使骨重建活跃 性及成骨细胞活动性增加, 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26-27] 。

讨论

热敏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领域已经有了 一定的研究进展, 目前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主要研究骨的形态、 血清生化指标、 内 分泌及分子生物学水平, 说明人们在不断地深入研究, 对临床的 基础理论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强, 对实验研究的方法奠定了理论 和实践基础。 但其具体发生的效应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目前还 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 热敏灸的灸量、 时间、 频率, 穴位的 选择标准单一, 治疗周期标准未明; 传统的热敏灸疗法较现代医 学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性和时效性如何; 热敏灸调节内分泌机 制进一步研究方向; 热敏灸是否能通过调节分子生物水平来达 到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热敏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评价, 没 有更确切的检测指标及检测手段; 热敏灸信号转导的途径及效 应机制, 无明确报道。 这些都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 目前热敏灸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各项研究正在从临床及实验方面研究, 从形 态学角度研究热敏灸信号在结缔组织中如何转导和作用在何种 蛋白等。 随着不断的探索, 热敏灸将会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的 疗法,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彭珊 欧阳厚淦 赵志冬 卢文静 彭静 曾荣华 吴慧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