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预防腹泻感冒研究

浏览 8

  2010年8月8日,“8.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水源污染,城区垃圾成堆,遇难者尸体和动物尸体高度腐化,居民和救援人员近八万人居住在仅1.9平方公里的县城,天气高温闷热时伴有阵雨。8月8日至12日,县城几个医疗点上报的数字中反映出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及皮肤病呈高发病趋势。在这样异常的情况下,时刻都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疫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中医药在长期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所以甘肃省卫生厅组织灾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大量煎煮具有防疫保健作用的中药汤剂,从8月12日开始,每天在6个医疗点、3所学校和2个广场11个发药点进行免费发放,服药人数从最初的每天几百人增加到后来的每天近2万人,同时每日呼吸道和胃肠道发病人数稳步下降,效果非常显著。

  中药汤剂也受到了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不少人除了在发放点服用外,还特意从家中带来瓶子要求给家中不便出行的老人和孩子带去服用。泥石流灾后大规模使用中药预防疫病的发生在中国尚属首次,为了进一步揭示中药汤剂防病治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以便把中医药纳入应急救灾体制中,在甘肃省卫生厅的支持下,由甘肃中医学院和舟曲县人民医院联合进行专题科研。我们在灾区环境险恶,条件异常艰苦,不可控因素极多的情况下,集多方合力设计科研方案,在当地卫生局及教育局的大力协助下顺利实施。血液标本经低温保存,长途运输后在甘肃中医学院实验中心由实验员、硕导、研究生齐心努力,经过为期一周连夜奋战,集中完成了数据检测。对灾区人群服用中药汤剂预防常见病的预防效果做出客观评价,为推广中药汤剂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实验过程及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舟曲县独立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自愿服药的学生纳入试验组,将未服药的学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278人,对照组218人。

  给药方式

  试验组每天上午服用防感冒方,下午服用防腹泻方汤剂各1次,每次200毫升,连服20天,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两组追踪观察20天,统计感冒和腹泻的发病人数,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实验室检测,以揭示其机理。

  每日由舟曲县医院派5人,由农用机动车于上午9点和下午3点半将汤剂送达,按照班级,由班主任陪同,在独立中学分4组同时发药,4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发病诊断,主管护士长进行名单登记,服药记录。学生当场热服,保证未发生药剂倾倒、漏服、误服等现象。非服药组由四名副主任医师每日巡查诊断一次,随行护士进行名单登记。对两组学生中未发病者,均要求在试验期间不再服用其他药物。

  诊断标准

  确定感冒患者必须在以下5项症状中,占有3条以上(包括3条),方可诊断:发热37.5℃以上;咽喉疼痛;鼻塞流涕;头痛;浑身关节酸痛。腹泻患者症状指征包括稀便,日行2次以上(包括2次),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病例的确定:以舟曲县医院副主任以上医生诊断结果为依据。

  中药处方和煎煮方法

  基础处方由甘肃省名老中医刘东汉教授提供:

  (1)防腹泻方:茯苓30克,炒薏苡仁30克,白蔻仁10克,藿香10克,生姜6克,党参20克,炒苍术10克,车前子10克,陈皮10克,炒白术20克,炙甘草10克,葛根10克,厚朴10克。功效:健脾益气,除湿化浊。主治因感受寒湿而致的腹泻肠鸣,脘腹胀满纳呆。

  (2)防感冒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藿香6克,桔梗6克,生地黄10克,玄参10克,牛蒡子20克,焦山楂20克,白豆蔻10克,生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羌活10克。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因感受寒湿而致的鼻塞流涕,喷嚏,咽喉干痛,浑身酸痛。

  汤药煎煮方法:以上方剂为一人份剂量,每次取50人份的防腹泻方或防感冒方,水洗浸泡10分钟,分别投入3口锅内,每锅加水60千克。以当地桦木木柴引燃大火,围以烟煤块。煮开10分钟后滤渣取汤,立即装桶。

  治疗结果

  舟曲县独立中学初中二年级496名学生中,服药组278人中,男生有227人,女51人,对照组218人中,男生有175人,女43人;组间比较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服药组感冒、腹泻两病种发病人数在8月30日至9月18日期间逐渐递减,由前四天的日均发病19例/日,下降为最后四天的日均发病2例/日。对照组两病种发病人数在8月30日至9月18日期间逐渐递减,由前四天的日均发病17.8例/日,下降为最后四天的日均发病6.8例/日。服药组感冒、腹泻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全体学生静脉采血后,淋巴细胞亚群、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含量的变化:服药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8比值、血红蛋白升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中药汤剂可提高灾区灾民免疫力,降低感冒、腹泻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力的提高和血红蛋白的增加有关。

  灾害后的多种因素,增加了疾病发生的机会。中医药防疫保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明代著名医家吴又可编写了举世闻名的《瘟疫论》,对温疫的病因发病和治疗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并首创疏利透达之法。这次大规模用中药汤剂进行灾后防疫在全国尚属首例,据各医疗点的反馈,群众对中药反响很好。刘东汉主任以健脾利湿为主、温化水气、除湿祛浊为组方原则,所用主药都是补益脾气、利水除湿的药物,在扶助正气的同时,也体现了吴又可的疏利透达之法,因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揭示其防病机制,本科研选取了淋巴细胞及其分类指标、发病率等指标。

  T细胞属细胞免疫,CD4代表T辅助/诱导T细胞,CD8代表抑制/细胞毒T细胞。CD4/CD8增高,是机体细胞免疫力增强,抗感染等免疫力好的表现。在我课题组设计的舟曲县独立中学整群抽样的对照试验研究中,CD4/CD8、血红蛋白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的差异性,虽然不是直接的免疫指标,但确实可以反映机体整体的功能状态。从感冒和腹泻的发病率来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本实验结果显示中医服用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实验数据从这一微观角度揭示了中药汤剂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机制,为中医药在灾后防疫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本科研在国内尚属首次。人类必将与灾难和传染病并存,中医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医药在发挥自己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重大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改进和简化煎煮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改良剂型,便于推广,使中医药在灾后疾病预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