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久病皆郁”病例分别拟方

浏览 7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跟随王辉武教授临症期间,发现王辉武教授对郁病有独到见解,认为“久病皆郁”“郁乃心病”,现举例说明之。 病例一 高三学生谭某(患一),女,17岁,由父亲陪同来诊,长相清秀、腼腆,双耳塞着耳机,说话吞吐,经父亲补充,方了解女孩最近两个月睡眠差,噩梦多,半夜醒时身体无法动弹,但意识清醒,记忆力减退,成绩本来中上乘,现一路下滑,舌稍红,浅黄薄苔,脉弦稍数。 病例二 严先生(患二),年近不惑,数年前因失眠等症状多处就诊,并服用过一段时间精神类西药,有所缓解,停药病情反复,无法正常工作,十分痛苦,遂来求治。见舌尖红,厚腻苔,脉沉弦涩。 病例三 钟婆婆(患三)全身乏力,晨起口苦,睡眠差,五心烦热,经常觉得活得没意思,痔疮多年,反复发作,舌尖红质淡红,浅黄薄白苔,脉弦滑。 三位病患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但均出现神志异常症状,睡眠障碍,精神紧张,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甚至思想消极,有轻生念头。王辉武教授认为,郁病虽症状多样,病程有长有短,遣方用药不同,但多气郁病及心,心神之使道不通,难以发挥心主神明的作用,所属现代医学的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等等范畴,治疗之法,当以解郁通心为主。分别拟方如下: 谭某(火扰心神):丹皮12克,炒山栀12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12克,茯苓20克,薄荷10克,生龙牡各30克,制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5克,合欢皮20克。7剂,水煎2次,取药液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严先生(心神不宁):柏子仁12克,藿香12克,枸杞15克,五味子10克,肉桂3克,党参20克,茯神20克,菊花12克,枳壳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5克,合欢皮20克,郁金15克,生牡蛎30克。7剂,水煎2次,取药液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 钟婆婆(痰热扰心):川黄连1包,法半夏2包,茯苓3包,甘草2包,竹茹1包, 枳实1包,香附2包, 生龙牡各2包, 郁金1包, 柴胡1包,钩藤2包,柏子仁1包。7剂,免煎剂,用开水450毫升充分融化,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中医学论郁,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并提出了五郁治则。 元代医家朱丹溪创立了六郁论,即气郁、火郁、湿郁、痰郁、血郁、食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莫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 郁病,根在心气不通。“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素问·灵兰秘典论》),不通则心神不达,气血受阻,治则唯“通”为要,辅以善诱。谭学生起病在肝,遣丹栀逍遥散疏通肝气,并佐菖蒲、远志、龙骨、牡蛎等以通心气、安心神、开心窍;严先生因病情较重,虚实夹杂,以仁熟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合天王补心丸、交泰丸删减三方合而为一,补心阴、通心肾,以补为通;钟婆婆病重也在心,当以调心神、祛痰热。三张处方不离养心血、通心气之法。 王辉武教授说:“善治郁者不治肝而治心”,根据个案情况,或以肝为标,或以心为重,或二者同治。有自拟方合欢解郁汤(由合欢皮15~30克、谷麦芽各10~25克、柴胡15~20克,茯神15~20克,香附10~15克,炒枣仁15~20克,珍珠粉0.5~1克,川芎8~10克,山栀子10~12克组成,剂量供参考),略经加减,广泛用于各种郁病,多有显效,乃王辉武教授多年临床之体悟也。(刘荣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