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中风等脑血管病高发季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乔虹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统称为“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相对现代医学,中医药在防治脑血管病方面有其优势所在。 三注意 乔虹认为,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整套养生防病理论,对我们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注意: 顺应自然 中医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乔虹指出,阳气潜藏不足的人容易导致中风,因此冬季时更要注意防寒保暖,以保护阳气。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使五脏气机顺应自然天地气机变化。 保养正气 乔虹解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各种养生防病方法都应以保护和强壮正气为基本原则,由此而达到“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的目的。要根据气候变化和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使得身体气血通畅,增强自身抗病能力。有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量不宜过大,每次活动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每次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不要过于疲劳。 调摄情志 中医提倡“恬惔虚无”“积精全神”“精神内守”,从而“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乔虹强调,冬季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激动。大喜大悲容易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冬季要保持平和心态,凡事要能看开,顺其自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同时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通宵熬夜。 三补 脑病患者在冬季保健中除了以上的三个注意外,还应从食补、药补及穴位保健三个方面入手,采用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食补 乔虹认为,对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因其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等症状,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和脏腑之功的食物,如鸭肉、鹅肉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而对气虚阳虚的脑血管病患者,因为其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食品,如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 药补 乔虹认为,膏方是脑病患者药补的首选。患者可服用由中医专家专门为其开具的膏方。除此之外,患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请中医生为其开具对证的中药方剂。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表现的脑血管病人来说,适当服用一些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较为适宜;对有明显气血不足的脑血管病人,冬季可进补阿胶、党参;对有怕冷、腰酸等阳虚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煎),以防伤胃。以上诸品,或可炖鸡、炖鸭或可熬汤。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因内有蕴热,表现为心烦急躁、舌红、舌苔黄腻,则不适合服用补药。 穴位保健 乔虹指出,中医学在几千年来保护中华民族健康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中医外治法更具有神奇功效,中医的按摩和针灸等更是风靡世界,被誉为“神奇的绿色疗法”。 脑病患者经常接受穴位按摩和针灸等保健,也是大有益处的。乔虹介绍说,关元穴(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气海穴(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足三里穴(在小腿部,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均可经常按压或灸,这样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此外,足三里穴还适合指针(用指尖代替针具)按压或艾条灸。关元穴、气海穴适合用隔姜灸。具体方法可由专业医生施行。(巩盛况 衣晓峰)
冬季中风等脑血管病三补三注意
浏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