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 自拟方

浏览 8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邢月朋主任医师自拟养心汤方用于治疗房颤(阵发性、持续性)、早搏(房性、室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窦性、室上性、短阵室速)等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热扰心神者,或不经辨证,只要为快速心律失常而以心悸为主要表现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皆可获良效。

  养心汤在天王补心丹基础上化裁而成,由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炒枣仁、柏子仁、当归、菖蒲、远志、云苓、生晒参、丹参、沙参、玄参、桔梗、五味子、黄连、龙齿组成,具有益气养心,宁心安神之功。

  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范畴,是患者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证候。病变部位在心,其基本要点如《医宗必读》所言:“若夫虚实之分,气血之辨,痰与饮,寒与热,外伤天邪,内伤情志,是在临证者择之。”邢月朋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许多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症状发作与劳累、紧张、情志刺激有关,伴周身乏力,口干,失眠,或有汗出,脉见参伍不调或数脉、脉促。病机与气虚、阴虚、内热有关,遂以天王补心丹为基础总结出养心汤,治疗心律失常取得良好效果。如伴见高血压者加夏枯草汤(夏枯草、黄芩、玄参);伴气短善太息者加益气升降汤(黄芪、生晒参、麦冬、五味子、枳实、桔梗、甘草);伴胸痛可加丹参饮、金铃子散;伴烧心泛酸者去五味子、炒枣仁加煅瓦楞、海螵蛸、橘红、牡蛎;如风热感冒诱发者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风寒感冒诱发者加苏叶、荆芥、防风;如心率快者加大黄连用量;如伴心烦不安者加栀子豉汤;如失眠多梦者加大炒枣仁用量或改龙齿为龙骨、牡蛎;阵发性房颤者加延胡索;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者加炒谷芽、鸡内金、焦三仙、枳壳、槟榔;情志不遂加四逆散。

  病案举例

  患者段某,女,81岁。2009年10月14日初诊。主因阵发性心慌胸闷气短6年,加重半个月就诊。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夜间睡眠中出现心慌,伴胸闷、轻微气短症状,发作时伴周身无力、背部沉紧、恶心欲吐及欲大小便感,无胸痛头晕及黑蒙等症状,急至北京人民医院就治,诊断为“房颤”,经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后因胸闷、心慌、气短症状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平时常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肠溶片,心慌胸闷发作时常自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缓解症状。最近半个月因情志不遂心慌发作已3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到1小时,含化速效救心丸、倍他乐克可缓解症状,为进一系统诊治而就诊。既往糖年病史5年,现服用拜糖平、参芪降糖颗粒,血糖控制较好。心电图:窦性心律,轻度ST段压低。大便常规、甲功六项、红细胞沉降率、血脂、电解质、血凝四项正常。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刻诊:时有心慌胸闷气短发作,周身无力,口干口苦,进食可,寐欠佳,尿频,大便可,舌质偏红,苔薄黄而干,脉弦。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肝郁内热)。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劳累性心绞痛;2型糖尿病。治则:益气养心,清心安神,治以天王补心丹、金铃子散化裁:生地10克,熟地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沙参12克,玄参10克,党参10克,炒枣仁30克,柏子仁15克,生晒参6克,桔梗12克,远志10克,黄连12克,石菖蒲10克,龙齿30克,延胡索30克,生麦芽30克,川楝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加减治疗1个月,患者心慌胸闷气短未发作,无胸痛,周身较前有力。心率70次/分,偶可闻及早搏。

  按: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认识,邢月朋多宗张景岳提出的“数脉之病,唯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乎?若以虚数作热,则万无不败者矣”。本患者年过八旬,心肾气阴渐亏,虚热内生,加之肝主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热扰心神,而成本证,应用天王补心丹、金铃子散化裁治疗。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金铃子散行气和血,疏肝清热。古人对数脉有“实宜凉泄虚温补”之说,应用黄芪、生晒参补益元气;黄连清心安神。近年来研究认为,延胡索除传统的活血、行气、镇痛作用外,另有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邢月朋临床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常加用延胡索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