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辨治“肝病不寐”
不寐是由于饮食不节、 情志失常、 劳倦思虑过度以 及久病、 年迈等, 导致心神不安、 神不守舍, 不能由动转 静所致。其病位在心, 与肝、 脾、 肾相关, 其中与心、 肝 二脏关系最为密切 [1 ] 。不寐属神志病变, 人之寤寐与 肝魂的游、 离、 出、 入有着紧密的联系。肝脏有异, 魂失 敛藏, 阳气动而不静, 神不潜藏而致失眠。正如《普济 本事方·卷一》 所言 : “平人肝不受邪, 故卧则魂归于 肝, 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 魂不得归, 是以卧则魂扬 若离体也。 ” 清唐宗海 《血证论》 云 : “肝病不寐者, 肝藏 魂, 人寤则魂游于目, 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 魂 不入肝, 则不寐” , 进一步强调寤寐与肝魂的密切关 系 [2 ] 。可见, 当肝脏功能正常时魂归于肝, 人寐则安, 而当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影响肝魂的敛藏, 魂不归 肝则致不寐。因此, 肝脏功能异常是不寐的重要病因。
1 “肝病不寐” 可分为有邪或无邪
正常睡眠有赖于阴阳消长顺乎节律、 营卫之行不 失其常、 阴阳跷脉经气平顺、 五脏之气平和有制、 气血 盛实充养有源、 七情制化无失其度 [3 ] 。“肝病不寐” 是 由于阴阳失交, 营卫不和, 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致。而 疾病的辨证无外乎虚、 实二证 , 《景岳全书·不寐》 就 将不寐的病机概括为有邪、 无邪两类 : “不寐证虽病有 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其所以不安者, 一 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 无邪者 皆虚证” , 而 “肝病不寐” 亦如此。
1. 1 肝脏有邪致“肝病不寐” 肝为刚脏, 体阴而用 阳, 主升发, 这些特质决定了肝之病变以升泄太过为多 见, 故前人常说 “肝阳肝气常有余” , 因此, 肝脏的病变 常发为有邪之实证 , “肝病不寐” 亦然。如《素问·刺 热篇》 说 : “肝热病者, 小便先黄, 腹痛多卧身热, 热争 则狂言及惊, 胁满痛, 手足躁, 不得安卧。 ” 说明肝热病 者其邪正相争, 导致神识异常而不得安眠; 元朱丹溪在 《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论》 中说道 : “或因恼怒伤 肝, 肝气佛郁, 或尽力谋虑, 肝血有伤, 肝主藏血, 阳火 扰动血室, 则夜卧不宁矣。 ” 指出肝脏受情志所伤, 其 气郁而化火, 上扰心神而不寐 。《血证论·卧寐》 道: “肝经有痰, 扰其魂而不得寐。 ” 说明痰浊阻滞肝经气 血运行, 魂不安其位则致不寐。可见, 内、 外邪刺激及 情志失常等因素往往会使肝阳有余不得入阴而浮越于 外导致阴阳失交。因此, 肝受邪而发为“肝病不寐” 实 证。
1. 2 肝脏亏虚致 “肝病不寐” 除却有邪之实证引起 的不寐, 肝虚亦可导致不寐。首先 , “肝阳肝气常有 余” , 因此肝脏需要肝阴、 肝血濡润则肝体柔和, 魂可 内藏, 若受内、 外邪刺激或情志失常导致肝阴亏损不足 以纳阳, 则 “阳浮于外, 魂不入肝, 心不宁神, 则不寐” ; 同时, 肝阴亏虚而致阴虚火旺, 冲扰肝魂, 扰犯心神, 则 寐而不宁。其次, 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于人之寤寐也具有重要意义 [4 ] 。一方面, 肝主藏血而血舍魂, 人卧则血 归于肝, 魂也随之归肝, 潜藏涵养于血中。裴正学在 《血证论评释》 中指出 : “肝血虚, 则虚烦不眠” , 说明当 肝血亏虚不足以舍魂时则可引起不寐; 另一方面, 肝血 虚则不能制约肝中阳气, 当肝阳升发太过亦可导致不 寐。因此 , “肝病不寐” 亦可见虚证。
2 肝病可从多方面引起不寐
各种导致人体阴阳失衡、 脏腑功能异常、 心神不安 的因素都会导致失眠。阴阳不交、 心神不宁是不寐发 生的基本病机 [5 ] 。“肝病” 对人之寤寐的影响也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2. 1 邪火扰心 心为君主之官, 主神明, 神明安则卧。 因此, 人之寤寐是由心神控制, 不寐属于心神病变 [6 ] 。 无论 “肝病不寐” 发为有邪之实火还是因肝阴亏损而 致的阴虚火旺, 抑或肝阳浮越于外日久郁而化火, 都因 火性炎上, 邪火上扰心神, 导致神明不能内守。神明内 守静藏则睡卧安宁, 神明失去静藏而躁动不宁则为不 寐也。
2. 2 血不舍魂 《灵枢·本神》 载 : “肝藏血, 血舍魂” 说明肝脏之所以能藏魂是由于肝有储藏血液的功能。 《素问·五脏生成论》 曰 : “故人卧, 血归于肝, 肝受血 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 摄。 ” 指出血的运行在肝的指挥下主导着人的活动。 血行有常, 各项生理功能才得以正常运转, 反之则人体 的生理功能会出现异常。当“肝病不寐” 发为实证时, 肝阳过盛会耗伤精血, 如果血不能入于肝, 那么血藏魂 的生理功能将会受到影响, 最终血不能舍魂, 魂不得归 而导致不寐。当其发为虚证时, 肝血虚不足以舍魂, 魂 不能藏于肝则致不寐。
2. 3 阴阳不交 《灵枢·大惑》 曰 : “卫气不得入于 阴, 常留于阳。留于阳, 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 得入于阴, 则阴气虚, 故目不暝。 ” 指出不寐的根本病 机是阴阳不交 [7 ] 。“肝病不寐” 之实证, 即肝阳过盛而 不得入于阴, 久而久之, 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导致不寐; “肝病不寐” 之虚证, 即肝阴虚不足以纳阳使阳浮越于 外, 阴阳失衡而致不寐。
3 针刺治疗 “肝病不寐” 宜养肝敛阳与安神镇静并用
3. 1 养肝敛阳 肝主疏泄, 能够调畅气机, 有助于调 和营卫之气; 肝藏血, 可制约肝阳。因此, 当肝脏的生 理功能正常, 才可气机条畅, 津血运行通利, 阴平阳和, 心神有所藏 。“肝病不寐” 是由肝脏功能异常所导致, 又因阴平阳秘、 阴阳出入调和是保持正常寤寐的必要 条件, 因此在针灸治疗上应多选用改善脏腑功能、 调和 阴阳的穴位( 如俞、 募穴) , 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调和营 卫治疗不寐的目的。
俞、 募穴在人体上的分布有二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 阴阳相对, 二是紧邻脏腑, 在治疗“肝病不寐” 时, 俞募 配穴法一可调脏腑, 二可和阴阳, 多为临床针刺治疗之 常用配伍。通过对古医籍的研究 [8 ] 发现, 治疗不寐的 古代处方共 51 穴, 94 穴次, 其中胸部、 腹部取穴共 7 次, 背部取穴 7 次, 俞穴 5 次, 募穴 3 次, 取得不俗的疗 效。梁秀莉 [9 ] 运用五脏俞募配穴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 达 94. 4% ; 辜锐鑫 [10 ] 采用埋线的治疗方法, 选用俞募 配穴治疗失眠症, 疗效显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首次提出“善用针者, 从 阴引阳, 从阳引阴” 的理论, 被视作调节阴阳平衡的根 本原则。由于阴阳失交是不寐的根本病机, 人体的阴 阳气血是相互贯通的, 运用“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的 原则治疗失眠, 可使机体脏腑、 阴阳气血恢复平衡状 态 [11 ] 。《难经本义》 曰 : “阴阳经络, 气相交贯, 脏腑腹 背, 气相通应。 ” 说明了在生理上俞、 募穴是五脏六腑 之气传输和汇聚的地方; 病理上俞、 募穴是内脏和体表 病气出入的部位 [12 ] 。募穴在胸腹, 俞穴在腰背, 二者 一前一后, 一阴一阳, 相辅相成, 对脏腑病证疗效显著。 针对不寐 “阳不入阴, 阴不含阳, 神不守舍” 的病机特 点, 俞募穴配合使用,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补虚泻实, 养心安神, 使脏腑调和, 阴阳相交。 “肝病不寐” 则肝阴亏损不足以纳阳, 或肝阳有余 不得入阴而浮越于外, 治疗应调养亏损之肝阴, 收敛浮 越于外之肝阳, 从而养肝敛阳, 不寐自愈。如, 欧阳桂 龄 [13 ] 选用心俞和巨阙、 肝俞和期门两对俞、 募穴相配 伍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 疗效满意; 张荑雯 [14 ] 选取心、 肝经俞、 募穴配伍使用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 疗效甚 佳。
3. 2 安神镇静 “神主睡眠” 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张景 岳 “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 寐” , 而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虚、 阴阳失交、 心 神失舍。临床上常辅以镇静安神针法调节心神而治不 寐。四神聪穴属经外奇穴, 其前后两穴在督脉循行路 线上 , 《难经·二十八难》 言 : “督脉者, 起于下极之俞, 并于脊里, 上至风府, 入属于脑” , 脑为元神之腑, 主宰 机体生命活动。其左右两穴则紧靠膀胱经, 而膀胱经 络肾, 上巅顶、 入脑府, 与阴阳跷脉关系密切, 故针刺四 神聪可引阳入阴、 镇静安神;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 穴 , “五藏有疾, 当取十二原” , 神门主心脏之病, 有宁 心安神之效;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有养血活血、 补益肝肾之功用。严兴科 [15 ] 选用四神聪、 神门( 双 侧) 、 三阴交( 双侧) 等镇静安神组穴治疗失眠, 诸穴合 用共奏镇静安神、 益气养血、 调节阴阳之效。 “肝病不寐” 虽由肝脏功能异常引起, 但不寐证终 属心神病变。早在《黄帝内经》 中就有关于心与神关 系的论述 :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 也。 ” 说明心藏神, 而睡眠作为人体的生命活动, 是神 的体现。因此 , “肝病不寐” 在调理肝脏功能的同时理 应注意对 “心神” 的调节。
在肝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刚柔互济互制, 阴阳平 衡, 气血条达。但在致病因素作用下, 肝气易郁、 易逆, 肝阳易亢、 易化火生风, 肝阴易损, 肝血易亏等, 最终导 致脏腑失常、 阴阳失交而产生不寐。临证时当辨明虚 实, 辨证取穴, 通过养肝敛阳、 安神镇静而调节脏腑、 调 和阴阳, 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 的最佳状态, 不寐 自愈。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陈星宇 诸毅晖 邹婷婷 易玉辉 潘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