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是指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扇动、 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临床 也多为某些急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其根源发于 《内经》 [1 ] , 其对喘证就有较多论述, 称其为 、 喘、 喘息、 喘呼、 喘逆、 肩息等 。《内经》 对喘的记载奠定 了其理论基础, 自古以来都在指导和启发临床, 现将 其对喘证论述进行探讨如下。
1 病因
1. 1 六淫
对于六淫致喘 , 《内经》 提到了风、 寒、 暑、 湿、 燥、 热邪。寒为阴邪, 外使腠理闭塞、 内令肺气郁遏 而致喘息。如 《素问 · 气交变大论》 曰 : “岁水太过, 寒气流行……甚则腹大胫肿, 喘咳。 ” 风热为阳邪, 其感于风热者, 内犯于肺, 肺气壅实, 清肃失司。如 《素问 · 通评虚实论 》 : “乳子中风热, 喘鸣肩息 。 ” 《素 问 · 太阴阳明论 》 : “犯贼风虚邪者, 阳受之……阳受 之则入六府……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 上为喘呼。 ” 因暑为阳邪, 其性炎上, 易伤津耗气, 肺为姣脏, 不耐 其热, 上扰气道为喘, 如《素问 · 气交变大论》 曰“岁 火太过, 炎暑流行, 金肺受邪。民病疟, 少气咳喘” 及 《素问·生气通天论》 曰 : “因于暑, 汗, 烦则喘 喝。 ” 湿为阴邪, 易困脾而化痰生饮, 痰饮流注肺脉 上于肺, 阻遏肺气则为喘 [2 ] 。如《素问·至真要大 论》 曰 : “太阴之复, 湿变乃举……咳喘有声。 ” 其因 于燥者, 燥为阳邪, 易伤肺金, 肃杀太过, 肺气上逆为 喘。如 《素问 ·气交变大论》 曰 : “燥气流行, 肝木受 邪……甚则喘咳逆气。 ”
1. 2 情志
《素问 · 经脉别论》 说 :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 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 有所 堕坠而恐者, 伤筋损血, 故喘出于肝。肝气淫则害于 脾, 木乘土也。惊则神越,心无所倚,神无所归, 气 乱胸中, 故喘出于肺也。
1. 3 饮食
《素问 ·通评虚实论》 曰 : “气满发逆……则高 梁之疾也。 ” 是说过食膏梁厚味, 痰湿内生, 阻滞气 机, 可引发“气满发逆” 的喘证 。《素问·生气通天 论》 曰 : “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 唐·王冰注曰 : “甘, 多食之, 令人心闷。甘性滞缓, 故令气喘满。 ” 另外 饮酒或饮水过度, 内伤脾肺, 痰湿内停, 阻滞气机, 肺 失宣发, 肺气上逆而喘,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 曰: “因而大饮, 则气逆。 ”
1. 4 水饮
肺为水之上源, 水饮内停, 肺宣发失司而喘。如 《素问 · 水热穴论》 曰 : “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 上为 喘呼, 不得卧者, 标本俱病, 故肺为喘呼, 肾为水 肿 ” ; 《素问·平人气象论》 说 : “颈脉动喘疾咳, 曰 水。 ” 水饮停于脾胃, 脾升水湿上肺, 肺失宣发而喘 咳, 如 《素问·示从容论》 曰 : “喘咳者, 是水气并阳 明也” 及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亦曰 : “饮发于中, 咳喘 有声。 ”
1. 5 瘀血
《素问 · 逆调论》 曰 :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此肺之络脉逆也, 络脉不得随经上下, 故留经而不 行。 ” 呼出为息, 兼有喘声, 是肺络留经而不行不利 引发 。《素问 · 脉要精微论》 曰 : “肝脉搏坚而长, 色 不青, 当病坠若搏, 因血在胁下, 令人喘逆。 ” 肝经瘀 血, 导致肺宣降失常而喘。
1. 6 劳伤
凡人劳累、 惊恐以及或动或静, 经脉血气都要受 到影响而发生变化。如《素问·经脉别论》 所言“是 以夜行则喘出于肾。 ” 劳则气耗, 不足则息 。《素问· 举痛论 》 “劳则喘息汗出。 ”
2 病机
喘病的病位 , 《素问·至真要大论》 曰 : “诸气 郁,皆属于肺。 ” 张景岳解释 : “ , 喘急也。郁, 痞闷 也。 ” 肺主气, 司呼吸, 主肃降, 因多种不同的原因造 成肃降无权, 肺气上逆, 气结胸中, 则出现胸部塞闷、呼吸急促的病症, 故曰其病在肺, 与肾、 肝、 心、 胃肠 等脏腑密切相关。
《素问 · 调经论》 :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 不足则 息利少气。 ” 通过其描述可以概括出喘证分为虚实 两类, 虚喘多为脏气亏虚引起, 可见 《素问 ·举痛论》 “劳则喘息汗出” , 《素问· 玉机真藏论》 “喘息不 便” 。虚喘可见由外邪、 痰浊引起, 其症状可见呼吸 深长有余、 呼出为快、 气粗声高等。如《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 的 “喘粗为之俯仰” , 《灵枢 · 本神》 的“肺 藏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等。
总之, 喘证的病因病机很复杂, 外邪侵袭、 饮食 不当、 情志失调、 劳欲久病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 引起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 发为喘病。
3 辨证论治
3. 1 肺
3. 1. 1 肺实喘
( 1) 肺寒喘: 寒邪伤肺, 肺气壅逆而致喘。如 《灵枢 · 五邪 》 : “邪在肺, 则病皮肤痛, 寒热, 上气喘, 汗出, 喘动肩背。 ” 风寒束表, 外伤皮毛,腠理闭塞, 则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 故症状见“皮肤痛”“寒热, 上气喘 “ “汗出, 喘动肩背”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 论 》 “寒者热之” , 治宜散寒宣肺平喘 。《素问·至真 要大论》 曰 :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 , 可用 《伤寒论》 [3 ] 麻黄汤。 ( 2) 肺热喘: 热邪壅滞肺气而喘或外感风热暑 热犯肺可以致喘。外邪入里化热, 肺气郁热, 肺气上 逆而喘。如《灵枢·五阅五使》 “故肺病者, 喘息鼻 张” , 或因邪热炼液成痰, 痰热壅肺, 肺气滞于胸作 喘; 痰热扰及心神则烦, 即《灵枢·经脉》 的“上气喘 喝, 烦心胸满” [4 ] 。《素问 ·刺热》 云 : “肺热病者, 先 淅然厥, 起毫毛, 恶风寒, 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 痛走胸膺背 。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又云 : “阳胜 则身热……喘粗为之俯仰。 ” 可见, 肺热喘有喘促气 粗而兼发热、 心烦、 汗出、 舌苔黄以及恶风寒、 胸膺背 痛等特点。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热者寒之” , 治宜宣肺泄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 曰 : “热淫于 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 , 可用《伤寒论》 麻杏石甘 汤、 白虎汤。 ( 3) 肺饮喘: 痰饮内阻, 肺气失宣, 即《素问·大 奇论 》 “肺之壅, 喘而两胁满。 ” 痰饮阻气道, 水气交 阻, 痰饮随气动, 而致喉中痰鸣。特点可见喘而胸满 闷窒, 甚则胸盈仰息, 痰多。根据“留者攻之” , 治宜 化痰降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 曰 : “湿淫于内, 治 以苦热, 佐以酸淡” , 可用 《金匮要略》 [5 ] 葶苈大枣泻 肺汤和 《伤寒论》 小青龙汤。
3. 1. 2 肺虚喘 由肺气不足而致喘 。《素问· 玉机真藏论》 云 : “秋脉者肺也……其不及则令人 喘,呼吸少气而咳 。 ” 《灵框 · 本神》 云 : “肺气虚则鼻 塞不利少气” , 肺气不足, 鼻窍不利, 气短而喘, 所以 肺虚喘是以气短、 咳喘伴鼻塞为主要表现。根据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不足补之” ,治宜补肺益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 “肺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 用 酸补之, 辛泻之” , 可用 《济阴济阳纲目》 [6 ] 补肺汤。
3. 2 肾
3. 2. 1 肾不纳气 《灵枢·本输》 曰 : “肾上连 肺, 故将两脏” 及《素问·示从容论》 : “咳嗽烦冤者, 是肾气之逆也。 ”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 [7 ] 解释 说 :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根。肺主出气, 肾主纳气, 阴阳相交, 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 斯喘作 焉。 ” 肺主气司呼吸, 肾主纳气, 肾气虚, 摄纳无权, 肺气上逆作喘, 根据“不足补之” , 治宜补肾纳气。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曰 :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 可 用 《严氏济生方》 [8 ] 参蛤散。
3. 2. 2 肾阳虚 《素问·逆调论》 曰 : “夫不得 卧, 卧而喘者, 是水气之客也, 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 肾者, 水脏, 主津液, 主卧与喘也 。 ” 《素问·水热穴 论》 曰 : “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 上为喘呼, 不得卧 者, 标本俱病, 故肺为喘呼, 肾为水肿, 肺为逆不得 卧, 分为相输俱受者, 水气之所留也。 ” 肾主水, 阳虚 水停, 胕肿气滞, 子病及母, 冲肺则喘, 冲心则悸。根 据 《素问 · 藏气法时论》 “肾病者, 腹大胫肿, 喘咳身 重, 寝汗出” , 喘可伴有腹大、 腿肿、 身重、 盗汗等。 根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 “留者攻之” , 治宜温阳利 水, 降气纳气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曰 : “其下者, 引而竭之。 ” 饮为有形实邪, 邪不去则正不安, 故治 疗以祛邪为先, 可用 《伤寒论》 真武汤。
3. 2. 3 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 水不生金, 不能 滋养肺, 导致肺燥而喘。正如《灵枢·经脉》 所云: “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喝喝而喘……是主 肾所生病者, 口热舌干, 咽肿上气, 嗌干及痛,烦心 心痛。 ” 根据 “不足补之” , 治宜滋肾纳气 。《素问 · 至 真要大论》 曰 :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 , 可用《景岳全 书》 [9 ] 大营煎。
3. 3 心痹喘
《素问·痹论》 提出“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 鼓, 暴上气而喘, 嗌干善噫, 厥气上则恐。 ” 肺朝百 脉, 心脉不通, 反致肺气失宣降而喘, 其特点为心烦、 心中悸动、 突发气喘。根据《素问 · 至真要大论 》 “结 者散之” , 治宜辛温通阳、 散寒降气, 可用《金匮要 略》 枳实薤白桂枝汤。
3. 4 肝
3. 4. 1 肝气犯肺 肝失条达, 气机郁滞, 上冲 犯肺, 致肺气上逆而喘, 故《素问 · 调经论》 云 : “气有 余则喘咳上气。 ”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逸者行 之” , 治宜宽胸散结、 行气降逆 。《素问·至真要大 论 》 “木郁达之” , 可用 《严氏济生方》 四磨汤。
3. 4. 2 肝血瘀阻 《素问·经脉别论》 指出: “有所堕恐, 喘出于肝” , 《素问·脉要精微论》 指出: “肝脉搏坚而长, 色不青, 当病坠若搏, 因血在胁下, 令人喘逆。 ” 就是说跌坠外伤肝脏, 血瘀于肝, 血瘀 气滞, 木气刑金, 肺失宣降而喘, 伴胸胁刺痛、 胀痛、 脉长有力。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坚者削之” ,治宜活血化瘀、 消积平喘, 可用《医林改错》 [10 ] 血府 逐瘀汤。
3. 5 胃肠
《素问·阳明脉解》 曰 : “阳明厥则喘而惋, 惋则 恶人。 ” 肺与大肠相表里, 饮食失节, 大肠传导失司, 腑气不通, 肺失肃降, 肺气不利而喘, 伴有心烦, 或 《素问 · 厥论》 所说 : “阳明厥逆, 喘咳身热” 的发热。 根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强者泻之” , 治宜通腑化 痰、 降逆平喘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曰 : “中满者, 泻之与内” , 可用 《温病条辨》 [11 ] 宣白承气汤。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相关条文分析总结可以看出 , 《内 经》 对喘证已有完整的认识。临床当应用其理论找 出病因病机, 认准病位, 辨清虚实, 权衡标本, 辨证 施治。
参考文献:
[1] 佚名. 黄帝内经[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 10- 12.
[2] 王浩, 李泽庾, 杨程. 从 《素问》 窥探喘证[J]. 中医药临床杂 志, 2012, 4( 24) :338- 339.
[3] 张仲景. 伤寒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
[4] 程绍民, 陈利国. 《内经》 之喘与脏腑关系浅析[J]. 江苏中医 药, 2009, 41( 4) :63- 64.
[5] 张仲景. 金匮要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
[6] 武之望. 济阴济阳纲目[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1.
[7] 林珮琴. 类证治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
[7] 严用和. 严氏济生方[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1.
[8] 张景岳. 景岳全书[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2.
[9] 王清任. 医林改错[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
[ 10] 吴瑭. 温病条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