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温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病。 现将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治疗外感咳嗽的常用方剂 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组方以八味药为主,随证加减,疗效极佳。 这八味药是麻黄、杏仁、黄芩、地龙、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炙紫菀,称为“治咳八味汤”。 刘教授认为,外感咳嗽多为外感风寒、肺有郁热,所以用麻黄之辛苦温以散寒宣肺,配杏仁之苦温以降逆止咳。 黄芩苦寒,清肺热降逆气,佐助麻黄、杏仁止咳。 桑白皮、葶苈子皆为寒凉之品,清肺、下气、消痰水而止咳逆。 地龙咸寒,解痉化痰,止咳平喘。 款冬花、炙紫菀止咳化痰。 这八味药配伍,寒温并用,方剂性质平和,各种外感咳嗽皆可使用。 其中麻黄的剂量,成年人视病情轻重,一般用 6 ~ 9 g,小儿减半。 麻黄、杏仁、黄芩、地龙这四味药配伍,是前人的经验方,刘教授特别强调其与枟伤寒论枠中的麻杏甘石汤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 二方中麻黄、杏仁作用相同,均是用于止咳平喘,但黄芩、地龙与炙甘草、生石膏则大有不同。 黄芩、地龙的作用是清肺化痰止咳,其与麻黄、杏仁相配,主要用于肺热或风寒郁热之咳嗽,其止咳力强,平喘力弱,退热力亦弱。而麻杏甘石汤则清宣之力强,治疗重点在于肺热喘急,而不在咳嗽,且其退热力强,适用于高热喘急者。在临床中,治疗咳嗽用麻杏甘石汤,不仅效果不佳,反而有胃痛、泄泻等副作用,皆因其寒凉太过。关于治咳八味汤的加减运用,刘教授常用的药物如下。 咳甚者,加柴胡、前胡行气以宣肺,加炙枇杷叶以降气。 干咳无痰,咽干、痒者,加北沙参、麦冬以润燥生津,加僵蚕、蝉蜕以散风止痒。 咳吐白痰者,加清半夏以燥湿化痰。 舌苔白厚且痰多者,加白芥子、苏子、莱菔子以温肺化痰。 咳吐黄痰者,加瓜蒌皮、浙贝母、鱼腥草以清化热痰。 若痰黄黏不易咳出者,再加黛蛤散(包煎)。 燥咳甚而痰中带血丝者,加藕节、白茅根或阿胶以止血。 咳嗽时间较长且伴气短乏力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取生脉散之意),以补益气阴。 久咳而大便干燥者,加全瓜蒌以化痰与润肠通便共施。 典型病例: 朱某,男,46 岁。 主因剧烈咳嗽 5 d,于 2013 年 3 月 6 日就诊。 患者 5 d 前因晨起开车受凉而出现咳嗽。 自服橘红丸、养阴清肺丸未见好转,且症状逐渐加重,故来就诊。 刻下症:咳嗽剧烈,阵阵发作,甚则面赤声嘶,痰黄白相兼,舌淡红,苔淡黄略厚,脉弦滑略数。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风寒郁热、痰浊阻肺。 治法: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方用治咳八味汤加减。 处方如下:生麻黄 8 g,杏仁 10 g,黄芩 6 g,地龙 15 g,桑白皮 15 g,葶苈子 15 g,款冬花 15 g,炙紫菀 15 g,浙贝母 15 g,鱼腥草 20 g,清半夏 9 g。 3 剂水煎服,1 剂 /d,分 3 次口服,饭后 1 h 服。 2013 年 3 月 9 日二诊。 患者咳嗽基本停止,仅早、晚偶有少量白痰,舌苔白略厚,脉弦滑。 予二陈丸口服,6 g / 次,2 次/ d。 按:本例患者因受凉而发咳嗽,痰黄白相兼,舌苔淡黄而略厚,脉弦滑略数。 证属风寒郁热、痰浊阻肺。 其痰黄白相兼,舌苔淡黄,脉略数皆呈郁热之象,故用治咳八味汤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又用浙贝母、鱼腥草与清半夏相配以化其黄白之痰。 二诊时咳嗽基本停止,偶有少量白痰,舌苔白而略厚,是为湿痰之象,故用二陈汤燥湿化痰以收功。 专家介绍 刘景源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擅治: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自汗、盗汗、头痛、失眠、抑郁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胃病、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眩晕、脑血管病、中风、内分泌失调、甲亢、肝病、胆囊炎、胆石症、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糖尿病、关节炎,男性遗精、阳痿、前列腺炎、不育等,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功血、更年期综合征、带下病、乳腺病、不孕,痤疮,小儿厌食等。
治疗外感咳嗽的常用方剂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