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前先化痰 排痰三法

浏览 7

春季是小儿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炎等。上述呼吸道传染病可产生大量的痰液,阻塞呼吸道,影响肺的换气功能,使引流不畅而导致病菌滋生、繁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致窒息而危及生命。而咳嗽是祛痰的重要方法。

咳嗽机制是人体固有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它可帮助呼吸道消除侵入的外界异物与内部分泌物、抵御内外刺激因子。止咳药抑制正常的咳嗽反射,对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纤毛运动不良的小儿来说,可造成痰液在气管和支气管内潴留,加重呼吸道阻塞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哮喘患儿会加重哮喘症状,会使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加剧,胸闷不适,甚至继发性细菌感染。

故哮喘患儿原则上慎用止咳药。只有在浓痰液形成痰栓不易咳出时,才适当应用几天祛痰药,少用止咳药。对体弱无力咳嗽或痰量多者,应以祛痰为主,慎用止咳药,特别是药效强大的镇咳药(如联邦止咳露、敌咳、非那更糖浆等),因内含可待因或吗啡,不但抑制咳嗽中枢而加剧呼吸道阻塞,而且可抑制支气管粘膜纤毛的运痰功能和平滑肌收缩蠕动,不能正常排痰,发生危险。

孩子咳嗽痰多时,除用药物化痰外,还可用以下方法排痰:

蒸汽法将沸水倒入容器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对着水蒸气呼吸,可使痰液变稀,利于咳出,但千万要小心烫伤。

拍背法在咳嗽间隙,让患儿侧卧或抱起侧卧,轻拍患儿背部,促进患儿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并排出,还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

饮水法咳嗽的患儿常有不同程度脱水,会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这时给孩子饮用足够量的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易被咳出。

支原体肺炎一般给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但有少部分患者效果不佳,难以治愈。

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肺炎支原体患者中,多数伴有免疫反应的异常。因此,医生建议,凡经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左右,未见病情显著改善的支原体肺炎,可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能够减轻机体免疫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病情。通常使用甲泼尼松静脉滴注,每日按2毫克/千克计算剂量,每日1次给药;或使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每次200-250毫克,每日1次给药。激素用药的疗程为3-5天,无需减量即可停药。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使用激素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体温迅速下降,肺部体征逐渐消失,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并发症亦有所减少。这说明,激素为更好控制支原体肺炎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