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甘草治疗糖尿病配伍药方及医案案例

浏览 7

1.高辉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法治疗糖尿病案

李某,女,51岁。患者于10个月前右眼睑下缘发一疖肿,红肿痒痛反复发作。查尿糖((++)), 空腹血糖13.0mmol/L,,诊为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在门诊口服优降糖、达美康,药量递增,迄今4个月均未获效。初诊时查24小时分段尿糖测定为((++))~-((++++)),,空腹血糖 11.Ommol/L,,餐后血糖15.8mmol/L。但无“三多一少”症状,二便自调,纳、眠均佳。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阴两虚,燥热伤津之候。

治拟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法。处方:生黄芪15g,炙甘草5g,生地20g,黄连10g,天花粉10g,石斛10g,葛根10g,茯苓10g,五倍子10g2周后,复查空腹血糖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9mmol/L,,24/小时分段尿糖测定 ( -)-(±),较初诊时有所好转。右眼睑疖肿仍潮红隐痛,头晕时作,下肢微肿,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细。原方加木贼草10g荷叶10g。守方又服2周后,睑疖肿消,下肢肿退。空腹血糖6.43mmol/L,,餐后22/小时血糖10.8mmol/L,24小/时分段尿糖测定(-)~.(++)继照原方再连投50余剂,在2个月中连续3次复查血糖均在正常范围,24小时分段尿糖测定在(-)~(±),病情稳定出院。

按语为医之道,贵在变通。高老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能抓住糖尿病气阴两虚、津亏燥热的主要病机,进行灵活辨证用药,是其取效关键玉液汤本为下元虚损之消渴而设,玉泉丸主治虚热之消渴病,黄连生地汤为养阴清热之方。高师妙在取三方之精华,筛选组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因而本方不失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剂。其中,黄芪、甘草药对为方中益气的主要药物,黄芪、葛根则可益气升阳活血;生地、黄连为黄连生地汤,配合天花粉、石斛,可养阴清热;茯苓、五倍子渗敛同用,为玉锁丹(茯苓、五倍子、生龙骨)的主要药物。

2.费承祖益气化津法治疗糖尿病案

台州李子华,内热溲赤,口渴引饮。医用养阴药,病反增。余诊脉沉弱无力,此气虚不能化津经谓“中气不足、瘦溺为之变”,可为此症实据。遂用:

高丽参二钱,绵黄芪三钱,炙甘草一钱,全当归二钱,甘枸杞三钱,广陈皮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焦白术一钱,赤茯苓二钱,大枣三枚。

连服十剂而愈。

《费绳甫医话医案》)

按语本案虽有内热溲赤、口渴引饮的表现,但是其脉沉弱无力,且用养阴药,病反增剧,证属中气不足,治疗应当用补中益气汤。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消渴病的病机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临证必须依据实际情况辨证用药。治疗消渴病一定要辨证准确,才可以在平淡中见神奇。方中黄芪、甘草及高丽参、白术等补中益气,当归、枸杞喻补气于补养阴血之中,而陈皮、半夏、茯苓等则使气畅湿去、补而不滞。

3.黄锦芳滋阴补气法治疗糖尿病案

黄锦芳治游昼山消渴,六脉微缓而沉,肺脉尤甚,肝脉差起,小便甚多,肌肉消瘦,烦渴不止。此必初病时过服石膏、知母、天花粉、瓜蒌仁、贝母、犀角等苦寒之药,伤其肺胃及肾,以致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宜滋阴补气。用:

当归一钱,炙黄芪四钱,升麻三分,玉竹三钱,桂圆十个,桑螵蛸一钱,龙骨一钱,菟丝二钱,龟板一钱,木瓜四分,炙甘草三分。

使其二气交合,霖雨四布,则病自愈嘱其日服一剂,禁服苦茶。后病者以洋参代人参,服之甚效。

按语消渴病初期过服石膏、知母、天花粉、瓜蒌仁、贝母、犀角等苦寒之药,致使肺胃受损,出现气阴两虚,治疗不用滋阴清热之法,而应当益气养阴;炙黄芪、炙甘草补益中气,生津止渴;升麻升提中气,龙骨重镇降气;菟丝、龟板滋阴补肾,玉竹、桂圆益胃生津;木瓜化湿和胃,以防由于中气不足而产生湿邪;桑螵蛸补肾,固精缩尿。而且不能饮苦茶,以防湿困中

4.谢映庐补气养血治消渴病并发疖毒案

萧占春乃郎,自恃体质坚强,日食桃李,因患疖毒,头项及身大如卵者十数枚。乃疖毒大溃,脓血交进,理宜身凉安静,反加身热躁扰。医者不以清金润燥,日与柴、葛、知、芩,胃气益削,口渴饮水,小溲无度,用尽滋水制火之法,消渴愈炽,形羸骨立。始延余治。余曰:痈疽溃后,气血耗泄,非补气养血,渴不能止,处黄芪六钱、甘草一钱、银花三钱。盖黄芪补气,忍冬养血,气血充溢,渴何由作。服之半月,果获全愈。

(《得心集医案》)

按语痈疽早期多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等痈疽溃烂后则重在补气养血,兼清热解毒,托毒生肌。本案已然是痈疽溃烂,当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所以用黄芪益气、托毒生肌,气旺则有利于血的生成、运行和统摄,甘草补气而且可以解毒;配金银花,则清热解毒,又擅长清上焦火毒。此处金银花养血之说,有待探讨。

5.邵生宽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案

赵某,男,50岁,工人,初诊日期1981年4月。患者近3

个月来,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量多,疲乏无力,未诊治。

其后右上腹皮肤生疖数处,经外科治疗无效,求中医治疗。经化验检查,诊为糖尿病并发皮肤化脓感染,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数,空腹血糖10.5mmol/L,尿糖(+++)。辨证:肝肾气阴两虚,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处方:

熟地15g,山药30g,山萸肉10g,菟丝子15g,续断10g,

五味子10g,党参15g,茯苓15g,麦冬15g,黄精10g,甘草15g,黄芪15g,玄参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并肌注青霉素控制皮肤感染。

治疗2周,皮肤感染痊愈,尿糖(+),继服上方1月后复查空腹血糖7.1mmol/L,尿糖阴性。又继服上方1月,病情稳定,后停止服药。数月后因长途旅行,劳累过度,自觉病情反复,查尿糖(++),空腹血糖8.96mmol/L,仍以原方加味,服药1月后诸症消失,经多次查尿糖(-),血糖在正常范围。

3年后随访,患者正常工作,病情稳定。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按语糖尿病合并皮肤疖肿,多是在气虚基础上,热毒壅郁所致,一般治疗多以清热解毒为主,但现代中医临床也常有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者。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是否还必须以清热解毒治法为主,医者认识差别很大。邵氏此案即是以扶正入手,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托毒生肌,同样取得了较好疗效,颇能启发临床思路。其中,熟地、山萸肉、五味子、麦冬、玄参补肾养阴,菟丝子、续断温肾阳,从阴阳互根立法;黄精、山药、党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得范丝子、续断温肾阳之品补火生土,则补气之力大增;而黄芪、甘草则为健脾益气、托毒解毒的核心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