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甘草同用治疗眼病经验医案_海藻和甘草可通用

浏览 8

海藻甘草同用治疗眼病经验医案

李瑞岚主任医师(内蒙古中蒙医医院,邮编:010020)为第二届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对于眼科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灵活,用药精确、大胆,敢闯用药禁区,如将海藻与甘草配伍应用,治疗眼科疾病即是其用药特点之一。藻草相伍用于眼科,拓宽了眼病治疗的新思路,扩大了中药的用药范围,对于提高和发展中医眼科事业大有裨益。

海藻为马尾科植物羊栖菜、马尾藻等的干燥全草,味苦咸,性寒,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的作用。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化痰湿、消痰浊、利水消肿的作用,且不伤正气。

李瑞岚主任医师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均加海藻甘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静周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疗效显著。

将藻草相伍除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静周炎及糖网病的治疗外,还广泛用于因气血不和、痰湿蕴结所致的内外障眼病的治疗。如麦粒肿、眼眶假瘤及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眼睑痉挛及眼内外各种病理性渗出物的消除。藻草同用,具有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祛浊化痰、消瘀血之作用。有形之物聚集即为结,包括气结、血结、痰结、湿结等,“结者散之”,故通过散结而达到理气、化瘀血、消痰浊、利湿逐水之目的,从而使有形之物消散,促进眼底渗出物及水肿、出血的吸收。海藻反甘草,属中药十八反之一,历来视为中药配伍的用药禁忌。然而古代医籍早有两药同用的记载。如《疡病大全》的内消瘰疬丸,《医宗金鉴》的海藻玉壶汤、通气散坚丸等。李时珍说:“东垣治瘰疬马刀,消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借鉴前人经验,大胆地将其广泛应用于眼科。藻草相伍相反相成,用治各种眼疾,疗效佳而未出现过敏及中毒反应。与他药相配,药证合拍,效如桴鼓。通过总结大量临床资料,并做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得出结论,藻草用与不用效果不同,用后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了海藻能改善组织代谢,使增生硬化的纤维组织溶解吸收,且海藻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故对眼底血管病变及视网膜病变有效。

动物实验:在对家兔灌胃时,海藻与甘草同用并无明显的毒性相加作用,即并未发现中药中所谓的“相反”的情况。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的眼底病之一,属于中医的“暴盲证”。患者多因劳累过度,情志不遂而发病。眼与全身脏腑及气血关系密切,“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滞缓,易瘀脉络,造成血管阻塞;气虚则摄血无力,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造成视网膜血管的出血,血不利则为水,故见网膜水肿、渗出。故有“气虚血瘀”之说,血以通为用,在治疗时将益气活血软坚散结贯穿始终。

基础方:黄芪、川芎、水蛭、桃仁、泽兰、丹参、大黄、生甘草、海藻、藕节。

临症加减:兼有肝气郁滞者加香附、柴胡、枳壳、茯苓疏肝理气解郁;肝肾阴虚者加生地、芜蔚子、旱莲草、女贞子滋补肝肾;痰湿内蕴者合用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加防风以化痰利湿。

【病案举例1】

患者,女,48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周于1998年5月8日就诊。该患者发病乃因连续编织4件毛衣后诱发,全身伴见头晕,头目发胀,便秘,舌质红、苔白,脉细,视力右0.2,左0.25,左眼底视乳头边界稍模糊,颞下支静脉迂曲,沿静脉有放射状出血,黄斑区色暗红,中心光反射隐约可见。

中医诊断:暴盲。

西医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散结为主。

处方:黄芪30g,水蛭6g,丹参20g,桃仁12g,川芎12g,泽兰12g,天麻12g,大黄9g,茜草12g,五味子12g,地榆炭12g,焦栀子12g,生地9g,枳壳12g,海藻20g,甘草12g。服药9剂。

二诊:左眼视力提高达0.5,左眼底未见出血。

于上方去地榆炭、焦栀子,加茯苓12g,陈皮12g,芜蔚子12g。

三诊:连服3周,左眼视力达0.7,左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后服眼科1号(本院协定处方)善后调理1个月。

至今病情稳定。

2.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眼病,常由玻璃体临近的组织如葡萄膜和视网膜的炎症、出血、退变以及玻璃体的变性等引起,也可由眼外伤引起。病变在神膏,相当于中医的“云雾移睛”。神膏为肺所主,本病多由痰湿上泛,瘀血而滞或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故治法常用除痰湿、消瘀滞祛邪、补肝肾、益气血以扶正,或一法单用,或多法并用,随证施治。至于引起本病原发病尚未控制者,应着重治疗原发病。

【病案举例2】

患者,女,58岁,主因双眼视物模糊30年,伴眼前黑影飘浮10年,于1997年4月25日就诊。主症:双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花飞舞,目干涩,头晕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视力右0.1,左0.5,双眼结膜、角膜、虹膜未见异常,双晶体皮质轻混,双玻璃体可见密集灰白色尘状混浊,双乳头边清色正,其颞侧可见近视弧形斑,网膜散见萎缩斑,黄斑中心光反射隐约。

中医诊断:云雾移睛。

西医诊断:玻璃体混浊。

治疗:以益气养血、软坚散结为主。

处方:当归12g,生地12g,赤芍12g,茯苓12g,黄芪12g,芜蔚子12g,桑椹子12g,昆布20g,煨五灵脂12g,川楝子12g,石菖蒲12g,菊花12g。

二诊:服药1周,病情无变化上方加海藻12g,生甘草6g。

三诊:服药1周后,双眼视物清亮,视力提高右0.3,左0.8。

以此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

四诊:服用2个月,双眼视物清晰,眼前黑影减少,视力提高右0.5,左0.8,裂隙灯检查玻璃体内混浊物少量吸收。

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称青年性复发性玻璃体出血。本病症轻者属中医之“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范围,重者属“暴盲”。引用“目不因火则不病”,认为静周炎的产生多从火而论,又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肝肾同源,故其发病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亦有因心肝火旺、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所致之实证者。有因脾虚不能摄血,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而致出血的虚证,或虚实挟杂,对静周炎的治疗一般分三期论治。出血初期血色鲜红者以止血为主,化瘀为辅;中期无新鲜出血,血色暗红者,化瘀止血并重,稍加养阴之品;后期积血开始吸收或有机化者,以活血祛瘀、软坚散结、养阴明目为主。以上3期治疗中均加海藻和生甘草。初期用之软坚散结达到止血而不留瘀的目的,中后期用之,软坚散结而化瘀,以利出血的吸收。

【病案举例3】

患者,男,30岁,因右眼反复出血4年,加重2月,于1997年5月8日就诊,视力右0.1,左1.0,右玻璃体见条索状混浊,有积血,眼底窥不入。左眼底未见异常,双眼压正常。

中医诊断:暴盲。

西医诊断: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治疗:以凉血止血、化瘀散结为主。

处方:木贼草20g,白茅根20g,生地12g,茜草12g,地榆炭12g,茯苓12g,香附12g,焦栀子12g,金银花20g,连翘12g,青皮12g,郁金12g,赤芍12g,薄荷(后入)12g,藕节12g,海藻20g,生甘草12g。服5剂。

二诊:病情无明显变化。于上方去薄荷,加坤草12g,大黄12g。又服7剂。

三诊:右眼视物清亮。玻璃体积血部分吸收,眼底能窥入。于上方去生地、地榆炭,加葛根12g,川连9g。继服20剂。

四诊:右玻璃体积血基本吸收,残留有机化条,右眼视力0.4,右眼底后极部散见片状条状暗红色出血。上方又进14剂。

五诊:右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

病情稳定至今无复发。

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糖网病是引起致肓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能预防控制糖网病发生发展。糖网病应归属瞳神病变,与肝、肾有密切关系。瞳神在脏属肾,肾藏精,肾精充足则瞳神明澈、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经云:

“目得血而能视”。肝肾阴虚,阴精不能涵养瞳神则视物不明。采用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之法。

方药:以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为基础方。因久病多瘀,故同时并用化瘀散结法,海藻甘草必用。

临症加减:有燥热者加知母、黄芩、青蒿;肺阴虚加沙参;胃阴虚加石斛;肾阴虚者加制首乌、女贞子、熟地;气虚者加黄芪;眼底出血新鲜者加地榆炭、藕节;陈旧者加丹参、红花、三棱、莪术等;瘀血重者加失笑散。

【病案举例4】

患者,女,63岁,因左眼视力骤降4天,于1997年8月20日就诊。症见左眼视物模糊不清,眼前有大片暗红色阴影遮挡,全身伴头晕,乏力,消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既往患2型糖尿病已9年。视力右0.3,左0.1,双晶体皮质轻混,左眼底模糊窥不入,左玻璃体积血,右眼底可见动脉显著变细,交叉压迫征(十),后极部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及硬性渗出,双眼压正常。

中医诊断:暴盲。

西医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期(单纯期)。

治疗:标本同治。

处方:生地12g,茯苓12g,泽泻12g,丹皮12g,地榆炭20g,木贼草20g,当归12g,珍珠母20g,桔梗20g,女贞子12g,五味子12g,乌梅12g,诃子12g,赤芍9g,红花4g,海藻20g,生甘草12g。

同时口服优降糖2.5mg/次,日3次。治疗2周。

二诊:左眼视力提高0.3,视物变得清亮,眼前黑影变小变薄,左玻璃体积血部分吸收,左眼底隐约可见,于上方去地榆炭,加川楝子20g,泽兰12g,又服7剂。

三诊:左眼视物清晰度日渐好转,视力同前。又在原方基础上加三棱9g,莪术9g,水蛭6g,连服2周。

四诊:左玻璃体积血部分吸收,左眼底清晰可见。左眼视力0.5。

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