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人体腧穴或特定的部位上通过钩针的操作,并运用特殊手法,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诊断标准一、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进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二、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臀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编辑推荐:中医观念:常按“三脖”防心脑病适应证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禁忌证同时患有局部骨结核、骨肿瘤局部手术未愈者。1234操作方法一、器械准备钩针,自制。二、操作步骤1.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2.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确定痛点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食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而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拔等手法操作。钩拉的操作方法:钩针的针尖由上而下、由内至外作钩掩动作,但针不提出体外。弹拨的操作方法:施术者运用腕力的抖动,着力于针尖部,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进行弹抖拨动,随即作震颤手法10次。震颤的操作方法:将钩针送入一定的深度后,持针之手利用腕力,在手指的配合下,进行上下小幅度的提插,使针体呈连续颤动,从而使其周围肌肉也随之抖动,同时针感得到放散,逐渐扩大波及范围,然后再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1234按摩的操作方法:钩针进入肌层后,利用针头与针体连接处的圆滑突出部位(专为深部按摩而设),在病灶处作局部或向四周作顺时针方向按摩,可呈圆圈状,亦可偏向一侧呈直线状,视病情的需要做轻重不同的按摩动作。若患处出现有组织粘连,结缔组织增生等现象时,可重用弹拨、推刮手法。推刮的操作方法:操作时利用针头的侧面,即针头朝向左侧,使针头处于横位,将针头一侧之棱角面与骨膜或病灶面紧贴,持针的右手着力于头部,并向前推或向下刮。根据病况可反复进行,并视治疗上的需要,可侧重在推法或刮法上。一般可推刮5~9次,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1个疗程。三、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操作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为限,为疗效观察阶段。<<1234四、关键技术环节要做到钩针刺法得心应手,在锻炼了指力和掌握了手法的基础上,还需掌握钩针的操作要领:定位准确、进针轻捷、双手协作、操作熟练。五、注意事项1.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2.熟练操作,避免疼痛。3.注意慎刺、禁刺的部位。如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的局部就暂不适用钩针冶疗;尚未愈合的手术部位,瘢痕、恶性肿瘤部位,严重静脉曲张、血友病患者,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小儿囟门未闭合者,均禁用钩针治疗。对重要脏器、较大血管部位、妊娠期妇女当慎刺。不良反应在针灸临床上有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皮下血肿、局部感染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予以处理。<<1234(责任编辑:zxwq)